, 刘人怀,男,出生于1940年7月,四川成都人。管理学和力学专家,博士生导师。现任广东院士联合会会长,同时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兰州大学、上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重庆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兼职教授,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荣誉教授;《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总编辑、编委主任。 刘人怀院士是我国板壳结构理论与应用研究开拓者之一,是中国管理科学理论与应用方面的专家,在力学、管理学领域有卓著成就,曾获国家级、省部级多项科研奖励。1981年作为我国第一批洪堡学者留学德国,先后在兰州大学、中国科学...
, 何继善(1934.9.1- )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南工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常委等职。现为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终身成员。 何继善教授从事科教60余年,长期致力于地球物理理论、方法与观测仪器系统的研究,创立并发展了以“双频激电法”、“伪随机信号电法”、“广域电磁法”和“拟合流场法”为核心的地电场理论和仪器,在国内外得到广泛成功应用。何继善教授的研究成果使我国在频率域电法领域独树一帜,远居世界领先...
, 陆佑楣(1934.1.7- )水利水电工程专家。生于上海市,1956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河川结构与水力发电专业。曾任水电部副部长、能源部副部长、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中国大坝委员会主席。现为清华大学、河海大学教授。 长期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先后参与、组织了刘家峡、盐锅峡、石泉、安康、龙羊峡等水电工程的建设。1984年至1988年在水电部、能源部工作期间,推进了水电建设体制改革,参加了三峡工程的论证并担任论证领导小组副...
, 罗绍基(1933.12.1- )发电工程专家。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省南海市人),1955年8月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广东抽水蓄能发电有限公司顾问、教授级高工,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委员,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工程学会名誉理事,广东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副组长,国内多个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咨询专家。70年代,罗绍基教授任湖南凤滩水电站设计总工程师,建成了我国第一座高112.5米空腹重力拱坝坝内厂房,解决了狭窄河谷厂房布置与大泄洪量的矛盾,节省了投资。该新坝型科研成果“混凝土腹拱坝”...
, 蒋士成(1934.9.23- )化纤工程设计与技术管理专家。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1957年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现任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顾问。兼任中国化纤协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化工、化纤工程设计及技术开发、技术管理工作。作为主要设计总负责人,规划了我国最大的化纤基地-仪征化纤工程,全面负责设计、施工、安装、生产等方面的技术管理工作,为仪化一、二、三、四期工程的建成投产和生产、技术管理、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和国产化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主持聚酯八单元30%增容技术改造,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
, 饶芳权(1934.09.27- )。电机专家。广东省大埔县人。1958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 长期在企业从事技术工作和技术管理工作,曾任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副总经理、总经理顾问。先后参加或主持设计过我国云峰、刘家峡、龚咀、龙羊峡等重大电站的水轮发电机,并获多项奖励。在设计、制造和调试我国当时单机容量最大、海拔高、水头高、水头变幅大、设计参数要求高的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工作中解决不少技术关键。组织研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采用氟里昂蒸发冷却的10MW及50MW水电机组。曾积极参与三峡巨型发电...
, 王礼恒(1938.12.26- )导弹动力技术和航天工程管理专家。江苏省镇江市人。196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曾任航空航天部总工程师、副部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研究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副主任。 他长期从事导弹动力研究和航天工程管理。主持我国第一个海防导弹固体发动机的研制,成功用于反舰导弹,取得重大技术跨越。任航空航天部“五星工作组”组长(1990),实现了首次一年发射5颗卫星全部成功。任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1999-...
, 孙永福(1941.2.26- )铁路工程专家。出生于陕西省长安县。1962年毕业于长沙铁道学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铁道部副部长,中国铁道学会理事长。 长期从事铁路建设技术和管理工作。1984年担任铁道部副部长后,主持研究铁路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新体制。研究铁路建设项目决策体系,提出按系统工程建设铁路大通道的规划设计新理念。主持建成大秦、京九、南昆、宝中铁路以及衡广、兰新复线等重点工程项目。主持重大科技攻关,总结出我国山区铁路建设成套新技术,研制成功...
, 汪应洛(1930.5.21- )管理科学与管理工程专家。曾任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管理工程学科评审组召集人,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现任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是我国管理工程、系统工程和工业工程的学科带头人。出版《系统工程》成为高校广泛采用教材。在国内率先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参与完成“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发展战略”的研究,《2000年的中国》和三峡工程综合经济评价及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等,被认为是80年代我国系统工程应用的重大成果。近年来提出企业柔性战...
, 王基铭(1942.6.10- ), 炼油、石油化工及工程管理专家。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上虞市。1964年9月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石油炼制专业。曾任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副厂长、厂长,上海石化股份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中国石化总公司副总经理,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兼上海赛科石化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副董事长、总裁、科技委主任和资深委员等职。现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委资深委员、中国企业联合会特邀副会长、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会长、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 在...
, 徐匡迪(1937.12.11- )钢铁冶金专家。浙江省崇德县人。1959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电炉炼钢、喷射冶金、钢液二次精炼及熔融还原的研究。研制成SGDF型喷粉罐获广泛应用;研究成功高纯度油、气管线钢的真空循环脱气、喷粉(RH-IJ)技术,被英钢联及新日铁公司采用;提出了铁液脱硫的“拟一级不可逆反应处理法”及锰熔融还原三步反应模式;主持制订上海钢铁工业“三优”规划。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是国务院第一批享受国家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科技工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专著...
, 王众托(1928.8.20- )系统工程与管理工程专家。出生于北京市,原籍湖南省平江县。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曾任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院长、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现任大连理工大学教授、知识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50至60年代从事自动化专业建设与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引进及与研究,做过许多艰苦的开拓工作,70年代后期从事系统工程专业与学位建设,是我国系统工程研究生教育与学科创建人之一。在学科创建初期就开展网络计划技术的新方法(决策关键路线法)与应用、基于虚拟装置的炼油企业生产计...
, 许庆瑞(1930.1.29- )技术创新与管理学专家。江苏常州人 。1951年交通大学毕业,1955年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 。浙江大学任教,教授、 博士生导师 。长期研究技术创新与管理 。80年赴美MIT与斯坦福大学访问两年,进修“研究 、发展与技术创新管理”。回国后,开拓我国技术创新管理新领域,提出以企业为主体,“二次创新—组合创新—全面创新”的理论体系,得到国际创新专家及企业的验证与应用 。倡导并参与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和企业创新实践 ,在海尔、 杭氧等企业取得效益 。曾任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自然科...
, 徐寿波(1931.10.5- )浙江绍兴人,1955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动力系,1960年毕业于苏联科学院能源研究所,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中国综合能源工程学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也是我国技术经济学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是我国综合物流工程学研究的开拓者。曾任国家能源委员会顾问,北京能源学会、中国能源基地研究会首届副理事长,中科院综合能源研究室首任负责人,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首届总干事长,中国社科院技术经济研究所首任负责人、国家计委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物流研究会首届副会...
, 袁晴棠,1938年5月12日出生于河南省南召县,女,汉族,石油化工专家。中共党员。1961年毕业于天津大学。曾任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及股份公司总工程师、科技委常务副主任和中国石油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工学会常务理事。现任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教授级高工。 长期致力于乙烯技术研究与开发。主持新型裂解炉(CBL炉)技术开发,实现了裂解炉技术的突破,开发成功的系列裂解炉技术已得到大量工业应用并出口国外。组织乙烯分离技术与催化剂开发,大力推动百万吨级乙烯成...
, 殷瑞钰,1935年7月28日出生于江苏苏州,男,汉族,冶金学家、钢铁冶金专家。1957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历任唐山钢铁公司总工程师、副经理,河北省冶金厅厅长,冶金工业部总工程师、副部长,钢铁研究总院院长。1988年以来历任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等职。2003年当选为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兼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现任钢铁研究总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名誉院长等职。 工作生涯兼涉学术界和产业界,长期从事并主持冶金科技战略研究工作,推动了连续铸钢技术和全连铸钢厂等多项关键共性技术的全...
, 朱高峰(1935.5.27-)通信技术与管理专家。原籍浙江宁波。出生于上海市。1951-1952年就学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58年毕业于原苏联列宁格勒电信工程学院,获工程师学位。曾任原邮电部副部长、主任高级工程师。1994年至2002年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长期从事电信科研工作。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参与主持多个通信载波传输系统总体设计与研制工作,负责总体设计的我国第一套中同轴电缆1800路载波通信系统是我国载波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978年该项目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特别是负责总体设计的中同轴电...
, 翟光明(1926.10.1- )生于湖北省宜昌市,祖籍安徽省泾县。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石油勘探专家。 他是首批参加新中国在大西北开展石油地质调查工作人员之一,是玉门油田最早设计和执行注水方案者。曾在石油部党组领导下参与制定了中国八大沉积盆地的油气勘探规划和部署,是大庆、胜利、四川、大港、辽河、河南和陕甘宁等油田会战的组织者和参加者,还参加了华北、江汉等石油会战,是渤海湾复式油气区地质规律研究及应用成果的主要完成者之一。曾组织实施了两次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研究,提出并实施全国油气科学探索...
, 朱晓东(1932.09.21- )心血管外科专家。河南省开封市人。1956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1965年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获硕士学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主任医师,曾任阜外医院院长,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 主要科技成就与贡献包括:1)50余年心脏病外科临床实践,全面开展各类心脏与大血管手术并参与建设全国心脏外科技术协作网;2)早期从事心导管检查与血流动力学研究;3)从事人工心脏瓣膜与心室辅助装置的研究。代表性成果为生物心脏瓣膜的研制与推广应用并获得国家发明奖。2004年与2005年任世界心胸外科医...
, 张寿荣(1928.2.17- )钢铁冶金专家。河北省定县人。1949年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冶金工程系获工学士学位。武汉钢铁集团公司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钢铁冶金生产、建设及高炉设计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参加鞍钢恢复生产,推行高炉炉顶调剂法和低锰炼钢铁的冶炼使鞍钢全国领先;参加武钢一期工程建设,使国内第一座1000立方米以上大高炉顺利投产;研制成功用1513立方米设备建2516立方米四高炉并提出炼铁系统技术进步总规划;一米七轧机投产后,组织新技术消化和前工序老厂技改(包括四同步大修改造),完成转炉复吹、全连...
,欧阳明高,工学博士,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全国政协常委,教育部专业学者特聘教授,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清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主任 ,中国民主同盟第十届、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委,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 ,欧阳明高,工学博士,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全国政协常委,教育部专业学者特聘教...
,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 2014年9月加盟百度公司,任总裁。 张亚勤加入百度之前,曾任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兼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是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创始人之一,曾担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微软全球副总裁、微软中国董事长。他于2003年创建了微软亚洲工程院(ATC)。2004年晋升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2006年,他创立了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加盟微软之前,曾在美国 Sarnoff公司工作,负责数码影像、多媒体信息系统的研发工作。加盟Sarnof...
, 樊邦奎(1958.09.15- )无人机侦察技术专家。安徽省滁州市人。1997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我军无人机侦察技术领域学术带头人之一,先后主持多型无人机侦察装备的研制,攻克无人机侦察体系建模、目标实时定位等多项关键技术,研究的成果参加国庆60周年和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荣立一、二等功各1次;获授权发明专利15项,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20余篇;带领团队获集...
,邬贺铨,广东番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 ,邬贺铨,广东番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
, 郑纬民(1946.3.4- ),男,汉族,浙江宁波人,中国共产党员,网络存储领域专家,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1982年获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学位。1985年至1986年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进修学习。1989年至1991年在英国南安普敦大学进修学习。曾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 长期从事网络存储系统科学研究、工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是我国网络存储领域的领军人,在存储系统扩展性、可靠性和集约性等科学问题...
, 李伯虎,1938年11月27日出生。男,汉族,上海市人,系统仿真及制造业信息化专家。中共党员。 196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计算机专业。1980-1982年美国密执安大学访问学者。曾任北京计算机应用和仿真技术研究所所长,北京仿真中心主任,航天科工集团二院科技委常务副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院长,国家863计划现代集成制造系统主题专家组长,亚洲仿真学会联盟首任理事长。现任航天科工集团科技委顾问,中国仿真学会理事长,国际杂志“IJMSSC”主编。 在系统仿...
, 金属物理与断裂力学专家,主要从事金属结构和力学性能关系研究。1932年8月生于印尼泗水。1956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金属物理与断裂力学专家,主要从事金属结构和力学性能关系研究。1932年8月生于印尼泗水。1956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材料学家,主要从事金属材料与加工科学技术研究。1962年4月出生于河北省昌黎县。1982年毕业于河北科技大学,1989年获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1999年获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材料学家,主要从事金属材料与加工科学技术研究。1962年4月出生于河北省昌黎县。1982年毕业于河北科技大学,1989年获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1999年获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材料科学家,长期从事航空材料研究。1934年8月6日生于浙江上虞。195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材料科学家,长期从事航空材料研究。1934年8月6日生于浙江上虞。195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家,长期从事电力系统电磁瞬态分析方法与防护技术研究。1958年12月生于山东淄博市。1982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电机系,1985年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获硕士学位。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家,长期从事电力系统电磁瞬态分析方法与防护技术研究。1958年12月生于山东淄博市。1982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电机系,1985年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获硕士学位。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建筑学家,主要从事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及历史环境再生设计研究。1957年8月生于陕西西安市。1982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系,1987年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1991年在东南大学获博士学位。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建筑学家,主要从事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及历史环境再生设计研究。1957年8月生于陕西西安市。1982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系,1987年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1991年在东南大学获博士学位。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土力学与岩土工程专家,长期从事软弱土静动力固结、降解固结理论和灾害防控技术研究。1962年2月生于浙江温岭市。198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系,1986年和1989年获该校硕士和博士学位。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土力学与岩土工程专家,长期从事软弱土静动力固结、降解固结理论和灾害防控技术研究。1962年2月生于浙江温岭市。198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系,1986年和1989年获该校硕士和博士学位。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水利水电、土木工程专家,长期从事边坡稳定理论和数值分析研究。1943年2月生于重庆。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1年在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水利水电、土木工程专家,长期从事边坡稳定理论和数值分析研究。1943年2月生于重庆。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1年在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炭材料科学家,主要从事先进炭材料研究。1963年10月31日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市。1984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化工系,1987年、1992年在中科院金属研究所获硕士和博士学位。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炭材料科学家,主要从事先进炭材料研究。1963年10月31日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市。1984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化工系,1987年、1992年在中科院金属研究所获硕士和博士学位。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力学专家,主要从事工程力学、计算力学和结构优化研究。1941年9月22日生于江苏苏州。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80年获丹麦技术大学固体力学博士学位。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力学专家,主要从事工程力学、计算力学和结构优化研究。1941年9月22日生于江苏苏州。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80年获丹麦技术大学固体力学博士学位。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机械电子工程专家,长期从事数字制造理论与技术研究。1963年8月29日出生于安徽省枞阳县。1982年毕业于长安大学,1985年获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1989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机械电子工程专家,长期从事数字制造理论与技术研究。1963年8月29日出生于安徽省枞阳县。1982年毕业于长安大学,1985年获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1989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城乡规划学家,主要从事城市规划设计与理论研究。1960年12月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82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1985年于天津大学获硕士学位,1992年于东南大学获博士学位。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城乡规划学家,主要从事城市规划设计与理论研究。1960年12月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82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1985年于天津大学获硕士学位,1992年于东南大学获博士学位。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电力系统学家,长期从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研究。1945年7月生于湖北省武汉市。1967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1981年于华中工学院获硕士学位,1986年于加拿大Calgary大学获博士学位。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电力系统学家,长期从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研究。1945年7月生于湖北省武汉市。1967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1981年于华中工学院获硕士学位,1986年于加拿大Calgary大学获博士学位。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运载火箭总体设计专家,主要从事运载火箭总体设计技术研究工作。1965年6月生于甘肃省武威市。1985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1991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运载火箭总体设计专家,主要从事运载火箭总体设计技术研究工作。1965年6月生于甘肃省武威市。1985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1991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磁学与磁性材料专家,长期从事磁学和磁性材料的教学和研究。1936年11月生于浙江杭州。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磁学与磁性材料专家,长期从事磁学和磁性材料的教学和研究。1936年11月生于浙江杭州。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材料物理和化学专家,长期从事新型功能材料的制备与物性研究。1947年2月生于山西晋城。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81年于清华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材料物理和化学专家,长期从事新型功能材料的制备与物性研究。1947年2月生于山西晋城。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81年于清华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材料科学专家,主要从事计算材料科学领域研究。1967年1月生于湖南省冷水江市。1986年于清华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88年于清华大学获硕士学位,1992年于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材料科学专家,主要从事计算材料科学领域研究。1967年1月生于湖南省冷水江市。1986年于清华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88年于清华大学获硕士学位,1992年于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材料力学领域专家,长期从事力电磁热多场耦合作用下先进材料与结构的力学理论、计算与实验方法研究。1958年4月3日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1982年和1986年分别在南京工业大学获本科和硕士学位,1993年在Technion-Isre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获博士学位。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材料力学领域专家,长期从事力电磁热多场耦合作用下先进材料与结构的力学理论、计算与实验方法研究。1958年4月3日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1982年和1986...
, 结构疲劳专家,主要研究内容为材料疲劳性能,主讲“材料力学”、“塑性力学”等课程。1928年11月15日生于北京。1950年毕业于北洋大学航空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结构疲劳专家,主要研究内容为材料疲劳性能,主讲“材料力学”、“塑性力学”等课程。1928年11月15日生于北京。1950年毕业于北洋大学航空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粉末冶金和先进陶瓷专家,长期从事材料科学研究。1934年3月6日生于上海。1952年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唐山铁道学院,1983年获德国Dresden技术大学博士学位。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粉末冶金和先进陶瓷专家,长期从事材料科学研究。1934年3月6日生于上海。1952年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唐山铁道学院,1983年获德国Dresden技术大学博士学位。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油气钻探与开采专家,长期从事油气井工程科学研究与实践。中国石油大学教授。1958年4月16日出生于山东省禹城市。1982年获华东石油学院(中国石油大学的前身)工学学士学位,1984年获西南石油大学工学硕士学位,1990年获中国石油大学工学博士学位。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油气钻探与开采专家,长期从事油气井工程科学研究与实践。中国石油大学教授。1958年4月16日出生于山东省禹城市。1982年获华东石油学院(中国石油大学的前身)工学学士学位,1984年获西南石油大学...
, 材料物理专家,长期从事功能材料的组分、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和材料的微观设计。1945年10月8日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82年获丹麦Aarhus大学博士学位。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材料物理专家,长期从事功能材料的组分、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和材料的微观设计。1945年10月8日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82年获丹麦Aarhus大学博士学位。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生物医用纳米材料学家,主要从事纳米医学材料研究。1964年5月出生于江苏南京。1986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1996年获东南大学博士学位。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生物医用纳米材料学家,主要从事纳米医学材料研究。1964年5月出生于江苏南京。1986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1996年获东南大学博士学位。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飞机空气动力学家,主要从事飞机的气动力设计研究。1930年2月4日生于江苏苏州。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飞机空气动力学家,主要从事飞机的气动力设计研究。1930年2月4日生于江苏苏州。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航天应用技术和浮空飞行器专家,长期从事空间科学与应用领域的总体和专业技术工作。1946年9月生于江苏淮安。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航天应用技术和浮空飞行器专家,长期从事空间科学与应用领域的总体和专业技术工作。1946年9月生于江苏淮安。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
江苏鸿声无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http://www.jshswx.com/
专家授课、名人演讲、名人邀请讲课
名人演讲
名人背书
名人邀请
名人邀约
专家演讲
专家背书
专家邀请
专家邀约
授课邀请
邀请邀约
宣传图片
邀请讲课
联系我们
公司简介
主营业务
行业动态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演讲公司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