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国勇(1956.12.30- )医学微生物学专家。出生于香港。1981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医学院。目前担任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及玛丽医院微生物学系主管,同时为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管。他同时也是英国皇家内科学院、外科学院和病理学院的院士。 1997年H5N1禽流感在香港爆发期间,袁教授最先在Lancet报道了H5N1患者具有较严重的临床症状和高死亡率,而H5N1患者的样本可以在他的实验室通过自行研制的分子诊断方法进行快速检测。2003年SARS爆发期间,袁教授及他领导的小组成员追...
, 詹启敏,1959年1月22日出生,男,汉族,江西省乐平市人,分子肿瘤学家。中共党员。1984年毕业于苏州大学医学院,1987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89年-2003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医学院、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立癌症研究所、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学习和工作。现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国际癌症研究院院长、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首席专家,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
, 张伯礼,1948年2月26日出生于天津,男,汉族,河北宁晋县人,中医内科专家。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现任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主任。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技术副总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主任,第十一届药典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监事长,世界华人中医医师协会副会长,第十一至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长期从事心脑血...
, 张英泽(1953.06.15-),骨科学家。河北省衡水市人。1975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两次赴日本信州大学研修。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北医科大学教授,博导,曾任河北医科大学副校长,附属第三医院院长。现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河北省骨科研究所所长,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国内外4所大学的客座教授。 一直致力于复杂骨折闭合复位微创固定的研究,是我国骨科创新与骨折微创治疗的首倡者,是骨科创伤领军人之一。原创提出了骨折顺势复位固定理论、骨折仿生固定理论、不均匀沉降理论等十几项创新理论,研发...
, 张心湜(1942.06.26- )泌尿外科专家。出生于湖南省常德市,原籍河北省石家庄市。1967年毕业于国防医学院,获医学士学位(M.D.)。曾任台北荣民总医院急诊室主任、泌尿外科主任、外科部主任、台湾阳明大学医学院院长、校长、台湾振兴医院院长、台湾泌尿科医学会理事长、国际外科学会副主席及台湾总会主席、台湾润泰集团医疗事业体系执行长、台湾卫生研究院董事会董事。现任台湾阳明大学终生荣誉教授、财团法人泌尿外科医学研究发展基金会董事长、台北荣民总医院教授级特约医师、医疗财团法人振兴医院董事会董事暨顾问医...
, 张志愿,1951年5月2日生于江苏吴江,男,汉族,江苏吴江人,口腔颌面外科学专家。中共党员。1975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口腔系,1986-1991年硕博连读获医学博士学位,上海交通大学光启讲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院长。现任国家级重点学科—口腔医学学科带头人,国家口腔医学中心主任、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名誉会长。 长期从事口腔颌面部与头颈部肿瘤及脉管畸形的临床和...
, 张学(1964.07.15- ),男,医学遗传学家,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人。1994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医学遗传学系主任(长聘教授)、国家卫健委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医师分会会长,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主任委员。 主要从事罕见遗传病致病基因研究,发现家族性反常性痤疮等单基因病的致病基因和先天性全身多毛症等基因组病的致病DNA重排...
, 赵铱民,1956年10月出生,男,口腔修复学专家,陕西省汉中市人。1983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1991年于同校获医学博士学位。现任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世界军事齿科学会荣誉主席、国际颌面修复学会荣誉主席、中华口腔医学会名誉会长、中华口腔医学杂志总编辑。 长期从事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及功能重建研究。创建了颜面缺损智能化仿真修复技术体系,建立了系统的颌骨缺损后咀嚼功能重建技术,显著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已成为国际通用技术;发明了自主...
, 张运(1952.09.28- )心血管疾病专家。山东济南人。1985年毕业于挪威奥斯陆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山东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和卫生部心血管重构与功能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省心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主任。曾任山东大学副校长。 主要研究方向是动脉粥样硬化,承担国家“863”重大项目课题、国家“973”项目课题、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
, 郑树森(1950.01.09- )肝胆胰外科、肝移植学家。浙江衢州龙游人。1989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主任委员。 我国器官移植以及多器官联合移植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包含肿瘤生物学特性的肝癌肝移植受体选择标准——“杭州标准”、创建了成人活体肝移植技术体系和低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核苷类似物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方案。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了我国器官移植领域2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
, 朱兆云,1954年3月生,女,中药资源(民族药方向)专家,云南大理巍山县人。1982年毕业于云南中医药大学,获学士学位。现任云南白药集团中药研发总监、西南民族药新产品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云南省药物研究所所长(1999年-2018年)。 长年坚守在民族药工程科技领域第一线,带领团队对我国低纬高原地区复杂多样的民族药资源实施首次系统研究的重大工程。开展资源调研,鉴定确证4392种药物,主编《云南天然药物图鉴》等专著共6部22卷1191万字,得到广泛应用。发掘民族药资源,以第一发明人...
, 陈洪铎(1933.02.18- )生于浙江绍兴。中共及致公党员,皮肤性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医科大学教授,卫生部免疫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免疫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国际美容皮肤科学会会长、国际生物医学科学协会副会长、国际皮肤科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 他关于朗格汉斯细胞来源、分布、转换、抗原、功能和病理以及角质形成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结果已获国际公认。他发现维甲酸能促进紫外线所致皮肤损伤的恢复,已被用于皱纹等光老化性皮肤损伤的修复;证实了绿茶...
, 陈君石(1935.06.15- )营养与食品安全专家。出生于上海,原籍浙江省杭州市。1956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公共卫生学系,196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理学研究生毕业。曾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副所长,现任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总顾问。主要研究和工作领域: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与信息交流;营养与慢病以及食物营养强化;运动是良医。 陈君石是我国食品毒理学学科的创始人之一,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营养和食品安全专家。1968-76年从事硒与克山病研究,获1984年施瓦茨国际奖;19...
, 陈冀胜(1932.07.15- )军事医学与药物化学专家。天津市人。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解放军防化研究院技术一级、文职特级研究员,曾任国防科委某研究院副所长,防化研究院四所所长、院政治委员、总工程师以及中国化学会、中国毒理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中国天然药物》、《应用化学》、及《J. Nat. Toxins》、《J. Med. Chem. Def.》编委、学术顾问等。从事药物化学与药物设计、生物毒素、化学生物学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主编《中国有毒...
, 陈亚珠,(女)(1936.07.23- )高电压技术与生物医学工程专家。浙江宁波人。196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现任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名誉院长。我国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及大型医疗器械研制的先驱和开拓者之一。 196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高电压技术专业。从事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五十余年。早期在过电压防雷保护、高电压设备绝缘设计、静电场数值计算等领域成绩卓著,曾多次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八十年代初,她将多学科知识及工程技术融合,应用于无创伤医疗领域...
, 程书钧(1939.12.02- )1962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1965年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病理系实验肿瘤专业研究生毕业。1978年至1981年在法国国家肿瘤研究所进修遗传毒理学,1986年至1987年在美国俄亥俄医学院作访问学者,1992年和1996年分别在荷兰肿瘤研究所及美国MD Anderson肿瘤中心作访问教授。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肿瘤医院副所院长(1992~2001),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理事长(2003-2012),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2004-2012),国家重点基础研...
, 详细介绍 张荣桥,1966年3月出生,安徽祁门县安凌镇人。1988年本科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1991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毕业 ,202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现任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总设计师,兼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长期工作在航天科技一线,在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 ,详细介绍张荣桥,1966年3月出生,安徽祁门县安凌镇人。1988年本科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
, 高润霖(1941.05.04- )心血管病学专家。河北省唐山市人。1965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1981年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硕士学位,1985-1986年在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医学院进修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所)长,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总编辑。现任该院心内科首席专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并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杂志总编辑,中国循环杂志总编辑,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顾问、欧洲心脏病...
, 张铁岗(1946.9.24- )安全技术及工程专家,教授级高工。出生于河南省许昌县,原籍河南省许昌县人。1966年毕业于焦作矿业学院(现河南理工大学),1990年进修于北京煤炭干部管理学院,曾任平煤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 长期在一线致力于煤矿工程、科研与安全技术工作。为攻克瓦斯,担任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矿井瓦斯综合治理示范配套技术研究》课题组组长。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中瓦斯防突、分级、隔抑爆等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使我国防治瓦斯整体水平向前迈一大步,社会经...
, 王运敏(1955.10.18- ),男,非煤矿山采矿工程专家。安徽省砀山县人。1982年1月毕业于江西冶金学院(现江西理工大学),获学士学位。现任中国中钢集团科技创新委员会主任、首席科学家,金属矿山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任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中心主任,国家金属矿山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长期致力于金属矿山的安全高效绿色开采技术研究,主持开发了陡坡铁路运输系统、构建了陡帮开采设计方法、提出了露天地下三阶段开采设计原理、创建了深凹露天矿生态绿色开发新模式,成功...
, 侯水生,1959年10月10日生,男,动物遗传育种专家,陕西省三原县人。1983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西北农学院),1999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农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农业农村部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家禽)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长期从事水禽育种与养殖技术研究。创建了肉鸭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开创了肉鸭基因功能研究与分子育种新领域,创制了全球最大的遗传资源最丰富的肉鸭专门化品系资源库;先后培育出3个肉鸭新品种,解决了北京烤鸭坯生产...
, 张懿(1939.06- )(女),绿色过程工程与环境工程专家。中国清洁生产技术研究领域开拓者之一。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原籍辽宁辽阳。1963年毕业于东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1989-1990在瑞士伯尔尼大学进修环境工程。现任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技术委员会主任。兼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中国环境科学》等期刊编委。70年代后期,开拓了资源-材料化学化工与环境工程交叉的综合研究方向,把资源与材料化学化工的研究方法和成果融合渗透到环境工程领域,在...
, 李坚,1943年2月13日生,辽宁省阜新市人,木材科学专家。1966年毕业于东北林学院木材利用系,1987年获东北林业大学木材科学博士学位,1989~1990年在英国北威尔士大学院进修。现任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国家重点学科——林业工程学科带头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林业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奖励委员会委员、国际木材科学院Fellow。曾任东北林业大学校长、省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林业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等职。 坚持自主创新,引领前沿发展。突破传统构架,拓展研究内涵,凝练研究方向,创新...
, 任继周,1924年11月7日出生于山东,男,汉族,山东平原人,草地农业科学家。中共党员。1948年毕业于前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后留校进修2年。曾任甘肃农业大学副校长、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所长、国际草原学会(IRC)常设委员会委员两届。现任中国草学会资深顾问、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名誉院长、南京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名誉院长。 长期从事草业科学教学与研究。创立了草原气候-土地-植被综合分类法,为当前世界唯一适用于全球的草地分类系统;提出了草原季节畜牧业理论,为广大牧区采用,获得巨大经济效益;创立了评定草...
, 张涌(1956.3.7- ),男,家畜胚胎生物工程专家,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人。1982年毕业于内蒙古农牧学院,1987和1990年在西北农业大学分别获农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农业农村部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 长期从事家畜胚胎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发现牛羊体外胚发育能力差的成因与关键调控分子,创建了良种牛羊胚胎规模化生产技术,推动了胚胎工程技术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最早获得成年耳细胞克隆山羊,揭示了牛羊克隆胚成胎率极低的成因和关键分子的调控作用,创建了牛羊克隆...
, 宋湛谦(1942.7.22- )林业工程与林产化学加工专家。出生于上海市。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现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林产化学加工研究和工程化开发工作,是我国松脂化学利用及其工程化开发的开拓者之一。率先进行松脂化学深加工及系列化的研制和工程化开发,先后制成聚合松香和氢化松香等30多种产品。提出松脂深加工与精细化工相结合的新思路,创制10种精细化学品以代替石油原料不足。应用性成果转化率90%,产生显著经济社会效益,并实现技术出口。...
, 详细介绍 徐星,1969年7月出生于新疆伊犁,祖籍江苏淮安 ,民盟盟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所长 ,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学术院长 。徐星于1992年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古生物与地层学专业毕业;1995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硕士学位,之后留所工作;200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2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学位;2003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古脊...
, 张来斌(1961年9月- ),男,油气安全科学与工程专家,安徽省铜陵市人。1991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北京),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应急管理部油气生产安全与应急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务院第八届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曾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 长期从事油气生产系统及装备安全科学与工程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工作,创建了石油高校首个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油井管损伤检测、油气生产大型动力机组故障诊断及油气生产系统风险评估和早期预警方面作出了创新性成绩,推动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
, 王双明(1955.05.21-),煤炭资源与地质勘查专家,陕西宝鸡市人。1977年毕业于西安矿业学院地质系,1983年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煤田地质专业,获硕士学位。曾任陕西省煤田地质局局长兼总工程师,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院长。 主持完成鄂尔多斯盆地聚煤规律及煤炭资源评价、鄂尔多斯盆地生态脆弱区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工作,获1997年、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组织、领导国家规划矿区大型勘查工程,建立了煤炭资源综合勘查技术体系,201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我国煤炭工业战...
, 邓秀新,1961年11月生,男,湖南省宜章县人,果树学专家。中国共产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第十届、十一届中央常委,十二届中央副主席。1987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华中农业大学校长、中国柑橘学会理事长、国际柑橘学会主席。现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主要从事柑橘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研究。将细胞工程、分子标记技术与常规育种有机结合,提高了柑橘育种效率,创造了40多个四倍体和10多个三倍体柑橘材料;培...
, 周翔(1934.9.26- )(女)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专家。 出生于上海市。 1955年毕业于华东纺织工学院(现名东华大学)染化工程系。 现任东华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纺织品功能整理、新型纺织化学品、染整加工与环境(生态纺织)。 主持完成50多项科研项目,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发表学术论文近130篇,在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方面成绩显著。 主要研究成果有免烫功能整理剂系列、阻燃剂系列、硬挺剂系列等的研制、应用和产业化,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5项和“改革开放三十年,推动中国纺织产业升级重大进步奖”。...
, 唐华俊,1960年10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阆中市,男,汉族,中共党员,农业土地资源专家。1991年毕业于比利时根特大学,获土地(土壤)资源专业博士学位。现任农业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比利时皇家科学院(海外)通讯院士、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理事长。曾任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理事长。 长期从事基于遥感技术的农业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农作物种植面积空间分布和结构变化研究。在传统耕地资源研究基础上,开拓到耕地内部的农作物空间格局研究。发展了农作物遥感监测系统,科学监测农作物播种...
, 李玉,1944年1月30日生,男,汉族,山东济南人,菌物学家,中共党员。1967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后获日本筑波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药用菌学会理事长。曾任吉林农业大学校长。 30余年来致力于菌物科学与食用菌工程技术和产业化研究,建成了位居国内前列水平的菌类种质资源库,其中仅黏菌就报道了400余种,发表新种55个,此前尚无中国人命名的新种。在食用菌领域筛选培育出60个品种,6个通过国审;创新改进了全日光栽培黑木耳等8项关键技术,改变了传统栽培模式;累计推广50多亿袋...
, 荣廷昭,男,汉族,1936年1月生,重庆壁山人,中共党员,1957年毕业于四川农学院农学系农学专业。玉米遗传育种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荣誉所长。作为学科主要带头人,在学校国家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学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玉米数量性状遗传及育种方法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设计并成功实施了自交系、杂交种选育与群体遗传组成研究、群体改良同步进行的育种新方法,提出了西南地区玉米育种利用热带种质的新途径,多途径培育雄性不育新材料,筛选到西南玉米转基因育种急需的优良受体。选育出集高...
, 赵振东(1942.9.25)作物遗传育种专家,山东省德州市人。1965年毕业于南京农学院,1983年获湖南农学院硕士学位。现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首席专家、研究员。 在小麦品质育种和高产育种领域做出突出贡献。创新了品质育种方法与技术,育成优质高产面包小麦济南17、面条小麦济麦19和面包面条兼用小麦济麦20;培育出高产广适小麦品种济麦22,连续8年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发表论文77篇,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200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农学奖、2012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20...
, 夏佳文(1964.7.17- )重离子加速器物理及技术专家,重庆涪陵人。1987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核物理专业,1993年获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加速器物理及技术专业博士学位。曾任国家‘九五’重大科学工程—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CSR工程总工程师,现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提出了CSR总体构想,主持完成其总体设计;构建了等时性环型高精度谱仪;主导CSR总体调试与运行,实现重离子束的冷却、累积、加速与快/慢引出,成功应用于核物理实验及深层肿瘤治疗;同时发展小型化重离子装置,应用...
, 详细介绍 倪四道,男,1970年8月出生于江苏省睢宁县凌城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和《地球物理学报》等期刊编委。 1988年高中毕业于睢宁县凌城中学,高考江苏省理科第三名,徐州市理科状元。1993年和1996年分别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加州理工学院地质与行星科学系,获得地球...
, 柏连阳,1967年12月2日生,男,汉族,湖南省永州市人,杂草防控专家,中共党员。1988年毕业于湖南农学院,获植物保护学士学位,2000年获湖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博士学位。现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湖南省农学会理事长。 长期致力于杂草科学研究,是“杂草生物学及安全防控”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农业农村部“农田杂草安全高效防控创新团队”带头人。针对我国农田杂草发生面积广、危害隐蔽性强、防控难度大等生产难题,系统开展了杂草生物学...
, 赵宪庚(1953.11- ),凝聚态和核物理学家。山西省忻州市人。1982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物理系,1991年获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部理学博士学位。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环境与资源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任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组织、领导并主持完成我国多项大型科学实验和国防重大任务,负责理论方案制定、可靠性论证、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和决策,对推动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 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赵...
, 胡培松(1964.05.20- ),男,水稻遗传育种与品质改良专家,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人。1986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2002年获南京农业大学农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籼稻品质遗传改良。“籼型优质香稻品种培育及应用”获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优质早籼高效育种技术研创与新品种选育应用”获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超级专用早稻中嘉早17的选育与应用”获2016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国家发明四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以上奖励10项。育成的水稻品种中嘉早...
, 万建民,水稻分子遗传与育种专家。江苏省泰州市人。1982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1995年获日本京都大学农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农科院副院长。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农林委主任、中国作物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长期从事水稻优异基因挖掘和分子育种研究,在国内较早提出和初步实践了作物分子设计育种。在水稻籼粳交杂种优势利用基础研究、品质优异基因挖掘、抗病虫新基因挖掘和优质高产多抗粳稻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2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
, 刘少军(1962.07.06- ),男,汉族,湖南长沙人,博士,鱼类遗传育种专家;现任湖南师范大学教授,省部共建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长期从事鱼类遗传育种研究,在鱼类远缘杂交研究领域的理论-技术-产品方面做出了系统的创新贡献。攻克了种间生殖隔离难关,阐明了鱼类远缘杂交的主要遗传和繁殖规律;建立了一步法和多步法鱼类杂交关键育种技术;创建了一批源于远缘杂交的四倍体和二倍体鱼的可育优良品系;研制的4个优良鱼类品种获国家级水产新品种证书;首次证明鲤-鲫-金鱼杂交演化途径。获国家科技进步...
, 马建章(1937.7.20- )野生动物学专家。出生于辽宁省阜新市。1960年毕业于东北林学院。曾任东北林业大学教授、系主任、院长及野生动物杂志社社长和主编。长期从事野生动植物生态与保护管理工程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是我国野生动物学科和野生动物管理高等教育的奠基者和开拓者。结合我国国情首次提出保护、驯养、利用的野生动物管理方针。提出创立的濒危物种的管理、生境选择与改良、环境容纳量等理论奠定了我国野生动物管理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理论基础。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人才培训...
, 赵春江(1964.04.28-),农业信息化专家。河北省保定市人。1993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获农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农业部农业信息技术综合性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农业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精准农业学会中国首席代表,曾任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专家。 我国农业信息化领域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农业信息化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
, 武强,1959年10月10日出生于呼和浩特市,男,汉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学家。中共党员。1991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水文地质专业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国家煤矿水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际矿山水协会(IMWA)副主席,国际矿山水协会(IMWA)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水文地质”专家组组长,《Mine Water and the Environment》副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技术委员会委员...
, 详细介绍 翦知湣,男,维吾尔族,湖南省常德市人,1966年12月生,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院长;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2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详细介绍翦知湣,男,维吾尔族,湖南省常德市人,1966年12月生,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院长;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2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包振民,1961年12月27日生,男,汉族,山东省烟台市人,贝类遗传学与育种学专家。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生物系。1997年获青岛海洋大学水产养殖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海洋大学生命学院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生物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动物学会贝类分会副理事长等。 长期从事海洋生物遗传学与育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扇贝种质资源、基因组学和发育进化生物学等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开发了首个贝类BLUP遗传评估系统,建立了扇贝分子育种技术体系,育成5...
, 赵文智,1958年8月19日生,男,汉族,河北省昌黎县人。石油地质与油气勘探专家,中共党员。1982年元月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石油与天然气地质专业,获理学学士。1984、2003年分别获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地质与勘探工学硕士和矿产普查与勘探工学博士学位。2002年清华大学MPA研修班结业;曾担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勘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现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兼任IGCP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
, 刘仲华(1965.3.14- ),男,茶学专家,湖南衡阳县人。1985年、1988年于湖南农学院茶学本科、硕士毕业,2014年获清华大学理学博士学位。现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加工研究室主任、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主要从事茶叶加工理论与技术、茶叶深加工与资源利用研究。揭示了黑茶品质风味形成机理,创立了黑茶优质高效加工关键技术体系。建立了茶叶功能成分和速溶茶绿色高效提制新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
, 蒋剑春(1955.02.09-),林业工程专家。江苏省溧阳市人。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所长。担任中国林学会林产化学分会副理事长、生物基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以及生物质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 我国林产化工学科带头人。带领团队潜心于农林生物质热化学转化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突破了炭材料和生物燃料等高值产品制造关键技术,创制出连续化生产核心装备,打破了国外活性炭制造技术垄断,成果成功...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
江苏鸿声无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http://www.jshswx.com/
专家授课、名人演讲、名人邀请讲课
名人演讲
名人背书
名人邀请
名人邀约
专家演讲
专家背书
专家邀请
专家邀约
授课邀请
邀请邀约
宣传图片
邀请讲课
联系我们
公司简介
主营业务
行业动态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演讲公司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