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德文(1941.2.7- )海洋生态-环境科学与工程专家、寒区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专家。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市。1965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应用物理专业)。现任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名誉所长,海洋生态环境科学与工程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主任,海洋环境监测污染控制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1965-1991年,从事寒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我国寒区工程热学奠基者,创立了冻土热学学科,创造性地解决了高原冻土路基稳定性、超深人工冻结...
, 丁一汇(1938.7.18- )天气与气候学家,出生于安徽,原籍山东省曹县。1957-1963年在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学习与毕业,1963-1967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与毕业。先后任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副主任兼国家海洋预报总台台长,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一些高校兼职教授,东京大学客座教授。1994年任国家气候中心主任;世界气象组织东亚季风研究委员会主席;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世界气候研究...
, 陈联寿(1934.3.14- )大气科学专家。祖籍福建惠安,出生于浙江定海。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1982-84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CSU)大气科学系从事热带气旋研究。曾任中央气象台台长、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现任该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长期以来他对台风做了系统性和开拓性研究并长期从事和负责全国范围天气预报和警报的制作和发布;主持、设计并合作完成了预报会商室现代化业务系统和电视天气预报动态显示业务系统,均投入业务应用,对国家防灾作出了贡献。90...
, 方国洪(1939.12.25- )物理海洋学家。浙江省瑞安市人。196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系。现任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人事部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从事海洋潮汐、海洋环流和海洋数值建模研究,我国海洋潮汐学主要开拓者之一。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提出潮汐潮流分析和预报的一系列新方法,通过对现场和卫星观测资料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构建了中国近海准确的潮汐潮流模型,并先后主持研制成两代潮汐潮流区域预报系统。给出了含摩擦Taylor问题的通解;从理论上...
, 金翔龙(1934.11.29- )海底科学(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学)专家。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56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1957-1985年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工作,1985年至今在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工作。我国海底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对学科的创建和发展做出过重要的开拓性贡献。长期致力于我国边缘海的海底勘查与研究,开辟学科的新方向和研究的新领域,推动我国浅海海底油气勘探的起步,并率先开展我国渤、黄、东海的地球物理探测,对中国海的构造格局、地壳性质与演化,以及边缘海的演化模式等提出过重要论述,...
, 侯保荣(1942.1- )海洋腐蚀与防护专家。1942年出生于山东省曹县。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1994年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现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海洋腐蚀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省第九、十届人大代表、常委会委员,第十一届人大代表。 主要从事海洋腐蚀与防护技术研究,主持了我国近海腐蚀环境调查与研究,明确提出“海洋腐蚀环境”的概念,建立了海洋腐蚀环境的理论体系,独立撰写日文专著《海洋腐食环境と防食の科学》,可作...
, 李泽椿(1935.6.1- )天气动力和数值预报专家。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65年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正研级高级工程师。曾任国家气象中心主任,北京气象学会理事长。现任国务院应急办专家组成员、国家环保部两委委员、国家民政部减灾委专家组成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及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硕、博生导师。 长期从事大气科学工程化的天气预报和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工程建设和科研工作。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建立汉中军分区陕西略阳气象站并从事天气预报与观测一线工作。1978年开始与北大、中科院大气所合...
, 中国环境工程专家。辽宁大连人。195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54年至1960年任清华大学土木系助教、给水排水专业教研组秘书。1960年至1980年任清华大学土木系副主任、放射性废物处理教研室主任、讲师。1980年至1982年任清华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常务副主任、副教授。1982年至1992年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国际湖泊环境委员会常务理事。1994当选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曾任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主任、环境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
, 伦世仪(1928.11.9- )发酵工程和环境生物技术专家。山东诸城人。为解决30年前国内发酵工业技术水平较低、经验依赖性强等问题,率先进行发酵过程优化研究,研究开发了6项发酵过程优化技术,在包括氨基酸、有机酸、酶制剂、功能糖、酶制剂等多种产品中得到工业应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工业废水的生物处理工程技术研究,掌握了厌氧颗粒污泥培育技术和适用于食品、发酵等工业废水处理的UASB反应器技术,完成了25项轻工行业工业生产废水处理工程,其中部分是当时国务院实施的环保三大战役——淮河流域、太湖流域和长江...
, 钱易(女)(1935.12.27- )江苏苏州人。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数十年来致力于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效、低耗废水处理新技术,对难降解有机物生物降解特性、处理机理及技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次、三等奖1次、国家科技发明三等奖1次、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二等奖2次、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次。近年来致力于推行清洁生产、污染预防和循环经济,积极对国家环境决策献计献策并参与环境立法工作。累计培养硕士31名,博士47名,他们在我国的环境保护管理、教学、科研、产业等方面...
, 汤鸿霄(1931.10.4- )环境工程学与环境水质学专家。出生于河北徐水。1958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现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开拓我国环境水质学领域,建立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先后从事蓟运河汞污染,湘江镉污染,鄱阳湖铜污染等重金属形态、评价及治理研究。在我国率先研究无机高分子絮凝理论和絮凝剂,主持建立聚合氧化铝现代生产厂,首创稳定化聚合氯化铁工艺。广泛开展微界面水质过程和表面络合计算模式,吸附絮凝理论,高效水处理工艺技术,有机有毒物吸附及控制等研究。主持完成...
, 任阵海(1932.11.7)大气环境科学专家。出生于河北省大名县,原籍河南省新乡人。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50年代参加战略作物防害工程发现致害诱因。此后从事云雾催化工程,筛选催化剂,实施最早云中催化。受命组织军事环境科学研究,负责核试验场边界层污染实验。在我国三线建设时期,负责十余座山区及临海基地的选址及环境规划实验,与团队撰写了最早的山区空气污染专著等。 在长期研究实践及调研基础上,团队认识到我国大气污染研究,应紧迫地提上日程,并认为“环境”是独立发展的学科。负责组织我国首次中尺度区域性大...
, 王文兴(1927- )环境化学家。安徽萧县人,祖籍山东临沂。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学术顾问。山东大学教授。 早年从事催化研究,建立了流动循环法和放射性C14示踪法,得到了一些有机物氧化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编著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工业催化领域的著作。1976起从事环境化学研究。在大气光化学、降水化学、大气PM2.5和区域霾化学方面,领导和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科技项目。建立了国内首套带有真空系统、长光程FTIR光化学烟雾箱;野外观测发现O3浓度随边界层高度变化规律;得到了全国酸沉降时空分...
, 魏复盛(1938.11.9- )生于四川简阳县,1964年于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系毕业,留校任教。1983年5月调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先后曾任分析研究室主任、监测总站副站长、研究员、总工程师。他的研究方向是:1、环境化学;2、环境污染与健康;3、环境监测分析技术与方法。他先后承担了国家一系列的重大科技攻关课题。近十年他关注环境污染与健康的研究,开展与美国的多项合作研究,如“空气污染对呼吸健康的影响研究”,“PAH's暴露量及其代谢物与肺癌风险评价研究”,“硼污染对男性生殖健康影响研究”等,取...
, 唐孝炎(女),(1932.10.16- )环境科学专家。出生于上海,原籍江苏省太仓县。1954年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现任北京大学环境科学系教授。1972年起开创了我国大气环境化学领域的系统研究和教学。在国内首次设计组织了光化学烟雾大规模综合观测研究,证实光化学烟雾在我国存在并发现不同于国外的成因,由此制定的防治措施,使兰州夏季严重的光化学污染显著缓解。经过10多年系统研究,在酸雨输送成因和致酸氧化剂方面取得的成果,为确定我国酸雨研究和防治方向起了主导作用。针对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特点,在大气细颗粒物...
, 袁业立(1938.3.29- )我国著名的物理海洋学家和海洋工程环境专家。现任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 在海洋波动和海洋环流理论、海洋数值模拟技术和海洋遥感应用诸方面取得了卓著成就。在海浪生成发展机制、非线性和破碎海浪统计和海浪高频谱形式等方面,在黄海冷水团环流的生成发展机制、黑潮多核结构及其形成机制、以及黑潮两翼运动不稳定性等方面做出了多项开创性的工作;发展了MASNUM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海洋内波数值模式、海洋环流数值模式和海洋生态动力学数值模式;提出海洋遥感动力解译,建立...
, 姚穆(1930.5.13- )纺织材料专家。江苏省南通市人,1952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曾任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现任西安工程大学(原西北纺织工学院)名誉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该领域科研和教学,曾提出基于中国人体皮肤感觉神经系统特点,综合反映皮肤生理学、心理学、物理学、工程学的着装舒适性模型和透过织物的能量流与物质流的接触界面阻抗理论,开拓人体着装舒适性研究新领域,为特种功能服装研制奠定理论基础。开展纯化纤仿真技术理论研究和工程技术攻关,参与设计、研制新型化纤多异多重复合变形长丝...
, 尹飞虎,1954.12.23出生,男,农业水土工程(水肥高效利用)专家,湖南平江人,2005年于中国农业大学硕士毕业。现任新疆农垦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副监事长、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 先后主持国家“863”、攻关、公益类行业计划等科研项目(课题)11项。针对我国发展滴灌节水技术及水肥一体化的需求,率先在国内研发出滴灌专用系列肥及配套技术;提出了适应我国国情的、有别于以色列技术的滴灌灌溉及施肥制度;研制出适用于不同作物、不同水土环境的大田滴灌水肥精准施入装置;研究出旱区滴灌条件下...
, 张全兴(1938.12.10- ),江苏常州人。环境工程和高分子材料专家,中国离子交换与吸附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树脂吸附法治理有毒有机工业废水及其资源化领域的开创者。196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2009年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现任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国家有机毒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江苏省太湖污染控制与蓝藻治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和《离子交换与吸附》期刊主编以及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曾任南京大学环境工程教研室主任、环科所副所长、省...
, 喻树迅,1953年11月1日生,湖北麻城市人,棉花遗传育种专家。1979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博士学位。现任我国农业棉花产业体系的首席科学家。 长期从事棉花短季棉遗传育种研究,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部级奖8项;主持或参加育成棉花新品种25个;在Nature Genetics、 Nature Biotechnology等杂志发表论文130余篇;主编、合著《中国短季棉育种学》等著作6部;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00余名。 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
, 印遇龙(1956.1.23- )动物营养学家,湖南省桃源县人。1978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1997年获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皇大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 长期从事猪氨基酸营养代谢与调控的研究,在其基础研究和转化应用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率领团队发表SCI论文85篇,主编专著3部、参编11部。畜禽氮磷代谢调控及其安全型饲料配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仔猪肠道健康调控关键技术及其在饲料产业化中的应用分别获2008年和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猪氨基酸的营养功能的基础研究获20...
, 于振文(1944.6.22- )作物栽培学专家。辽宁省旅顺区人。1982年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获农学硕士学位。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长期从事作物栽培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和实践,系统研究小麦产量与品质生理和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出调控小麦衰老进程提高粒重的高产栽培理论,揭示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品质与产量同步提高的优质栽培生理机制,提出以氮肥后移和生育前中期低定额后期控制灌溉为核心技术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体系,农业部定为主推技术,在黄淮海麦区推广,获...
, 张改平,动物免疫学和免疫膜层析快速检测技术专家。生于河南省内黄县。1993年获英国哈特大学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博士学位。现任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动物病毒致病机制、动物重大疫病快速监测技术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率先建立了免疫试纸快速检测技术体系,为我国重大动物疫病快速检测和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系统开展了动物免疫球蛋白Fc受体研究,为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和人类自身免疫病药物研发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开展了动物病毒的免疫识别研究,建立了动物病毒免疫组学研究平台,绘制了主要动物病毒蛋白的B...
, 喻景权,1963年11月19日生,男,蔬菜学家,浙江省金华市人。1983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蔬菜专业,1994年在日本鸟取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浙江大学农业生命环境学部常务副主任,兼任中国园艺学会设施园艺分会副会长。 长期从事设施蔬菜抗逆优质高产调控技术研究。建立了以提抗性、增光合、促坐果为核心的蔬菜抗逆高产调控理论与技术体系,构建出除障因、增抗性并举的连作障碍绿色防控技术,研创出无土栽培SAS和LED精准补光等现代蔬菜栽培新方法,成果应用于我国设施蔬菜主产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
, 张洪程,1951年2月24日生,男,汉族,江苏南通人,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家,中共党员。1975年毕业于江苏农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扬州大学教授,扬州大学水稻产业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国家重点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带头人,农业农村部水稻专家指导组副组长,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主任,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主任。 长期从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教学、科研及推广工作。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部级重大或重点课题30多项,在作物栽培耕作轻简化、精确化、机械化等方面做...
, 张新友 (1963.8.6—),植物遗传育种专家。河南省太康县人。1984年毕业于百泉农业专科学校农学系,2011年获浙江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兼)、农业部黄淮海油料作物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作物学会理事长。 长期从事花生遗传育种研究。研究建立了花生远缘杂交育种技术体系,创制一批聚合了野生花生优异性状的新种质,开辟了花生野生种质利用的有效途径;花生重要经济性状遗传与分子标记开发等育种理论与前沿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培育出“豫花”、...
, 张佳宝(1957.9.1- ),男,汉族,江苏省高邮市人,土壤学家,中共党员。1982年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系本科毕业,1985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硕士毕业,1990年国际水稻研究所/菲律宾大学博士毕业,获土壤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 长期从事土壤水和物质循环系统模拟、土壤信息快速获取、土壤改良以及地力提升等理论与技术研究工作。针对我国中低产田面临的土壤障碍因子多、地力水平低两大问题开展了系统、深入的创新性研究,创建了土壤障碍因子分类消减、激发式快速培肥地力、易...
, 傅廷栋,1938年9月生,男,汉族,广东郁南人,作物遗传育种专家,中共党员。1960年华中农学院农学系毕业,1965年该校遗传育种研究生毕业,1981-1982年在原西德合作油菜研究。曾任国际油菜理事会(GCIRC,巴黎)主席(2005-2009)、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农林学部主任、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现任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油菜产业协会会长。 长期从事油菜研究,在国内首次育成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及其杂种。发现国际上“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
, 方智远,1939年9月3日生,湖南省衡阳县人,蔬菜遗传育种专家。中共党员。1964 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原所长兼党委书记,现为该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园艺学会名誉理事长。曾任第一至第五届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园艺学会理事长,中国农学会第八、第九届副会长,北京市科协第六、第七届副主席,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长期从事蔬菜遗传育种研究,20 世纪70 年代初开始主持甘蓝遗传育种。在国内率先利用自交不亲和系途径于1973 年育成我国第一个甘蓝杂交种“...
, 盖钧镒(1936.6.5- )作物遗传育种学家。江苏省无锡市人。1957年南京农学院农学专业毕业,1968年该校作物遗传育种在职研究生毕业。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学教授、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主任。兼任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大豆研究会副理事长。曾任南京农业大学校长、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世界大豆研究会第五届常务委员。主要从事大豆遗传育种和数量遗传研究,发表论著430余篇册,并致力于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的创建。主要成就和贡献:1.搜集、研究以中国南方大豆地方品种为主的资源1.2万份,揭示该群体主要经济性状的...
, 官春云(1938.2.21- )油菜遗传育种和栽培专家。蒙古族,出生于湖北荆州。1959年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现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导,国家油料改良中心湖南分中心主任,作物基因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国际油菜咨询委员会委员,第十二届国际油菜会议科学委员会主席,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科协副主席等职。他在油菜高产优质高效栽培、育种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提出油菜器官分化和产量形成基本规律,已成为油菜栽培理论的精髓;提出油菜冬发栽培理论和技术体系,促进了长江中游地区油菜增产;提出...
, 管华诗(1939年8月),海洋药物与生物工程制品专家。山东省夏津县人。1964年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现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品加工专业。现任中国海洋大学校务委员会名誉主席、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院长;兼任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中国海洋大学校长,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第五、六届山东省科协主席。 长期从事海洋药物及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教学与...
, 李佩成(1934.12.26 )农业水土工程及水资源与环境专家。1934年农历12月26日出生于陕西省乾县。1956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农田水利专业;1963~1966年在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攻读副博士学位毕业。曾任西北农业大学副校长、农业水土工程博士点博导、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培训中心主任等职。现任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国际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与环境研究培训中心(中德合作)主任,长安大学水与发展研究院院长。 为建立农业领域地下水开发利用工程技术体系做了奠基性工作...
, 李文华(1932.1.15- )生态学和森林学家。出生于山东省广饶县。 1961年获生物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长期致力于森林生态和资源生态工程的研究:专著《西藏森林》填补了地区空白,为高原森林保护与合理利用起到了奠基作用;建立了高原森林、草地和农田生态系统优化模式,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领导西南资源开发研究,为国家发展战略向西部转移提供了科学依据;倡导生态农业研究,使千烟洲模式成为红壤丘陵整治的典范;组织领导《人与生物圈》等多项大型国际科研计划;在自然保护区...
, 林浩然(1934.11.29- )鱼类生理学家和鱼类养殖学家。出生于海南省文昌市。195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水生经济动物研究所教授。系统而创造性研究调控鱼类繁殖和生长的理论和技术:(一)和加拿大R. E.彼得(R. E. Peter)教授合作,阐明鱼类促性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受神经内分泌双重调节的作用机理,将这理论应用于鱼类人工繁殖,建立使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诱导鱼类产卵的新技术,在国内外推广,获得显著应用成效,对我国鱼类养殖产量提高发挥重大作用,誉为鱼类人工催...
, 刘守仁(1934.3.21- )羊与羊毛学专家。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1955年毕业于南京农学院。现任新疆农垦科学院名誉院长、研究员。长期从事绵羊育种和牧业工程科技研究。创立绵羊血亲级进育种法,打破了传统育种方法中血亲近交的禁区,培育出适应性强、体大、毛产量高的军垦细毛羊。提出建系新理论,率先采用血清转蛋白、基因定位和两月龄羔羊特殊培育等方法,育成5个获部级奖的新品系。独创品种品系齐育共进的育种配套技术,育成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美利奴(军垦型)细毛羊。两次主持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项目-中美羊和U系羊繁育...
, 汪懋华,1932年11月11出生于广东省兴宁市。农业工程-电子信息技术与自动化专家。1956年毕业于原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农业机械系。1962年获前苏联农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1984-1990曾任原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副校长,1991.1-1993.1 受原国家教委选派到曼谷亚洲理工学院(AIT-国际性研究生院)农业与食品工程系和能源技术系任客座教授。现任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专长于电气、电子信息与自动化科技农业应用研究。1985-2003先后任...
, 刘秀梵 (1941.5.19) 动物传染病学专家。江苏省靖江市人。1965年毕业于苏北农学院兽医专业,曾先后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研修,在美国农业部禽病和肿瘤学实验室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作访问教授。现任扬州大学教授,全国动物防疫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要从事畜禽传染病流行病学与发病机理研究。在禽流感、新城疫等重要动物传染病的流行病学与致病机理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先后研制出用于禽流感(H9N2亚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和新城疫等疫病预防的7种新型疫苗,取得了新兽药证书 (其中两个为...
, 夏咸柱,男,中共党员,1939年1月出生,江苏建湖人。动物病毒学家。1965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同年参军入伍。现为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军事医学科学院专家组成员,技术一级,文职特一级。2003年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农业学部副主任。 长期从事军用动物、野生动物重要疫病与人兽共患病的防治研究。先后承担50余项国家、军队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分离获得了严重危害野生动物、经济动物和军警犬的犬瘟热病毒、轮状病毒、细小病毒、冠状病毒、传染性肝炎病毒等10余种动物病毒,首次从病原...
, 吴明珠(女),(1930.1.3- )园艺学专家。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任新疆农科院哈密瓜研究中心研究员。新疆甜西瓜育种事业的开创者。主持选育经过省级品种审定或认定的甜瓜西瓜品种达30个。甜瓜早、中、晚熟系列品种以及同行用其亲本所育品种推广面积覆盖新疆北疆及吐哈盆地主要商品瓜区的80%。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数十亿元。最早开始新疆甜瓜地方品种资源的收集和整理,挽救了一批濒临绝迹的资源。在国内率先采用远生态、远地域、多亲复合杂交、回交及辐射育种等技术相结合,选育出优质抗病的甜...
, 徐洵,1934年10月11日出生于福建省建瓯市,女,汉族,海洋生物工程专家。1957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曾任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加州大学UCSD生物遗传中心客座教授。现任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是我国海洋基因工程的主要奠基人和学术带头人。八十年代利用DNA重组技术首次在海洋低等生物中发现人功能蛋白的原始基因。九十年代初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海洋基因工程实验室。首次将基因技术应用于海洋环境科学领域,解决了海洋病毒污染快速检测的难题。率先克隆了我国海水鱼类基因,成功地构建了我国...
, 向仲怀(1937.7.3- )蚕学遗传育种专家。重庆市武隆县人。1958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任西南农业大学教授,农业部蚕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家蚕基因库。建立了家蚕基因的连锁检索与定位系统和涵盖各染色体的近等位标记系统;新发现W-5等20多个基因。研究发现四川省灾害性蚕病壁虱病病源,为该病的有效防治解决了关键问题。主持育成优质高产蚕品种东钟×武七苏、日3×中5.6、夏芳×秋白3对,将L基因导入实用系统育成早期雌雄鉴别品种。近年主持完成世界第一张高质量家蚕基因组框架图,《SCI...
, 颜龙安(1937.9.16- )作物遗传育种专家。生于江西萍乡,1962年毕业于江西农学院,曾任江西省农科院院长,现任江西省农科院研究员。1970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1972年带领课题组最早育出野败籼型不育系“珍汕97A”和“二九矮4号A”;1982-2003年,以“珍汕97”不育系配组的杂交稻累计推广种植18.744亿亩,占全国种植杂交稻总面积的47.59%。1972年开始杂交水稻繁殖制种高产技术研究,解决多项技术难题。1973年研究明确“野败”恢复基因的分布规律,1973年育成第一个大面积推广...
, 赵法箴(1935.5.13- )海水养殖专家。出生于山东省莱州。195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现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兼任农业部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水产学会顾问等。60年代初首次完成中国对虾幼体发育形态研究,并与他人合作完成对虾幼体发育生态研究,为对虾人工育苗奠定了基础。60年代中期,在主持获得小面积对虾养殖示范成功的同时,取得中型和大型水面养殖对虾研究成功,为中国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70年代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对虾养殖高产试验和开发饵料的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 陈香美(女)(1951.1.6- )肾脏病学专家。1976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1986年在日本北里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解放军总医院教授、主任医师、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肾病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所长,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肾脏病学会第七届、第八届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通过开展长期的临床与基础相结合的研究,攻克了IgA肾病、老年肾...
, 陈赛娟(女)(1951.05.21- )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专家。浙江省鄞县人。1989年毕业于法国巴黎第七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国家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上海)主任,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长期致力于白血病发病机理与治疗研究。率先提出并实施了白血病基因组解剖学计划,发现了一批新的白血病发病相关的突变基因与融合基因,揭示了白血病发病的新机制,为临床诊断、预后判断和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生物分子标志和靶标,并建立了急性髓性白血病(AM...
, 陈肇隆(1950.09.29- )肝脏移植及肝脏外科专家。生于台湾高雄。1976年毕业于高雄医学大学,2003-2015担任高雄长庚纪念医院院长,现任高雄长庚纪念医院名誉院长。 陈肇隆教授是台湾及亚洲肝脏移植的开拓者,1984年完成亚洲首例成功的肝脏移植手术,并率先采用脑死亡定义,促成台湾在1987年达成亚洲第一个脑死亡器官移植立法,比日本、韩国、香港早了10至12年,促成台湾器官移植医学的蓬勃发展。30多年来在肝脏移植领域不断寻求精进与突破,也创立多项台湾、亚洲及全球的肝脏移植纪录,并在活体肝...
, 陈志南(1952.6- ),男,细胞生物学和生物技术药物专家,江苏省宜兴市人。1979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现空军军医大学),博士学位。现任空军军医大学国家分子医学转化中心主任、空军专业技术少将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重大新药创制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副总师、全军医学科学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基础与药学主任、陕西省科协副主席、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人民政府科学家顾问团成员、西安市人民政府科技顾问、中国药学会监事长、中国转化医学与生物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以及J Biol Chem、Hepatology、《...
, 程京(1963.07.14- )医学生物物理学家(生物芯片方向)安徽省安庆市人。1992年毕业于英国史查克莱大学,获司法生物学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讲席教授,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在生物芯片的研究中有重要建树和创新。回国前他关于“芯片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发表在1998年的Nature Biotechnology上,并以标题“Lab on a chip”成为该期封面故事,被当年Science评出的世界科技十大突破Biochip一项所引用。回国后他主持建立了国内急需的...
, 丛斌,1957年7月生,山东文登人,博士、教授、主任法医师、律师,病理生理学、病原生物学及法医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生命科学分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中国药典委员会执行委员,《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总编。全国人大常委,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曾任中国法医学会副会长、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常务理事。 战略科技研究业绩:①2020年提出重大研究计划——冠状病毒与宿主互作...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
江苏鸿声无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http://www.jshswx.com/
专家授课、名人演讲、名人邀请讲课
名人演讲
名人背书
名人邀请
名人邀约
专家演讲
专家背书
专家邀请
专家邀约
授课邀请
邀请邀约
宣传图片
邀请讲课
联系我们
公司简介
主营业务
行业动态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演讲公司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