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丰峻(1938.7.8- )防护工程专家。出生于山东省黄县,1961年2月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学士学位。现任总参工程兵第三研究所研究员,河南省力学学会理事长,防护工程学会名誉理事,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周丰峻研究员长期从事和主持防护工程领域的研究工作,对于爆炸效应试验、爆炸理论计算以及防护工程抗冲击爆炸作用模拟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开创性的研究,对防护工程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已经完成的重点项目和课题中,先后获全国科技大会奖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一项...
, 郑皆连,路桥工程专家。1941年7月17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1965年8月毕业于重庆交通学院。教授级高工,中国公路学会桥梁与结构工程分会顾问,广西科协主席。1968年首创我国双曲拱桥无支架施工新工艺,解决了不立拱架修建拱桥的难题。1976年主持设计了广西第一座无支架施工钢筋砼箱拱桥,十多年中修建此类大桥40多座,占当时广西公路大桥总数70%。1992年任邕宁邕江大桥钢骨钢筋砼拱桥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课题组组长和大桥专家组组长,建成了当时世界最大跨径的钢筋砼肋拱桥,他提出的千斤顶斜拉扣挂悬拼架...
, 周福霖,工程结构与抗震隔震减震控制专家。1939年6月12日(农历)出生,广东汕头市人。男,汉族,中共党员。1963年湖南大学本科毕业,1983年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曾任机械工业部第四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华南建设学院副院长,现任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曾兼任联合国工发组织(UNIDO)隔震技术顾问,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隔震减震与控制学会(ASSISi)主席。 为创立我国“隔震、消能减震和控制理论和技术体系”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主持建成我国首幢橡胶支座...
, 周镜(1925.12.21- )岩土工程专家。原籍江苏省宜兴市,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194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9年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州大学获硕士学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长期从事铁路路基建设和科研工作,为路基土工的理论和技术的提高和发展,作出了较系统和突出的贡献:提出了按黄土结构力学性质确定边坡的成果;提出了第二破裂面计算衡重式挡土墙土压力的原理和判别墙后滑动面出现范围的公式;最早采用桩排架支挡、短密砂井和生石灰桩处理软土路基取得成功,为贵昆铁路、塘沽新港铁路大面积软土路基的修筑作出...
, 周君亮(1925.2.22- )水工建筑物设计专家。江苏省无锡市人。194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江苏省水利厅高级工程师、专家委员会顾问。长期从事水工建筑物设计,1989年获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主要设计成果有:武定门抽水站,原创设计双向流道,集灌、排于一体;江都抽水站三、四站,获70年代国家优秀设计奖;皂河第一抽水站,采用当今最大的斜流泵和原创用天高比转数泵的快速门断流,获1989年国家优秀设计金质奖。首次设计水力自动启闭门的蒋庄漫水闸改建,全国扩广,成为一种闸型;反拱底板正拱桥和底板闸墩先开后合成...
, 陈克复(1942.10.5- )男,汉族,广东海丰人,制浆造纸工程专家,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6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1993年至1996年任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96年到2003年任华南理工大学造纸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现任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造纸协会副理事长,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学科带头人。2002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一项,198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201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
, 朱伯芳(1928.10.17- )水工结构专家。江西余江人。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参加了我国第一批三座混凝土高坝的设计和施工,为我国白手起家掌握现代高坝设计技术做出了贡献。首次提出了大坝混凝土坝标号分区的新理念,可节省大量水泥,已为全世界采用。混凝土坝裂缝问题是长期困扰人们的大难题,他建立了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和温度控制的完整理念体系,较好地解决了大坝裂缝问题,我国已在世界上首次建成了数座无裂缝的混凝土坝,减了拱坝优化的数学模型及高效解法,已应用于100多...
, 陈卫(1966.5.27- ),男,食品微生物科学与工程专家,江苏扬州人。2003年毕业于江南大学食品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任江南大学副校长,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委员。 从事功能性食品微生物的研究与开发,主要工作包括:构建益生菌选育体系和菌种库,突破菌种高密度培养和高效制备关键技术,创新开发益生菌营养功能食品。获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和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发表SCI论文238篇...
, 陈坚(1962.05.01-),发酵与轻工生物技术专家,江苏省无锡市人。198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0年获无锡轻工业学院博士学位。现任江南大学校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科技委农林学部副主任、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Food Bioscience主编、国际食品科学院(IAFoST)Fellow、国际生物加工学会(IBA)Fellow。 针对发酵工业中高产量、高转化率、高生产强度三大关键工程技术难题,创新开发出一系列工程技术,应用于典型发酵产品...
, 段宁(1949.07.20- )清洁生产专家。四川省成都市人。197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给排水及暖通工程系,1981年获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硕士学位,1988年获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奥斯汀分校土木工程系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重金属清洁生产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曾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环境保护部清洁生产中心主任。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副会长。 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段宁(1949.07.20-)清洁生产专家。四川...
, 陈文兴(1964.12.28- ),男,纤维材料专家,浙江省绍兴市人。1987年2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浙江丝绸工学院丝绸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9年3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浙江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浙江理工大学校长、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纺织纤维材料与加工技术”主任。 长期从事纤维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蚕丝蛋白质结构和性质、生丝高质量制备技术、高黏聚酯熔融缩聚反应器、涤纶工业丝熔体直纺技术、功能性纤维等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提高了我国生丝质量整体水平,...
, 冯起(1966.3.16- ),男,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专家,陕西省榆林市人。199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党委书记、中科院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主任。曾任该院副院长,兼任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副理事长、联合国工发组织顾问和高级专家、中国水资源战略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 主要从事寒旱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的理论和技术研发工作。揭示了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与水文过程相互作用机制,建立了寒旱区生态环境恢复的系统理论,研发了山地-绿洲-荒漠...
, 郝吉明(1946.8.25- )大气污染防治专家。出生于山东省梁山县。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81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1984年获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 经过30年的系统研究,在酸雨控制规划方面取得的成果,为确定我国酸雨防治对策起了主导作用。建立了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规划方法,推动我国机动车污染控制的进程。针对我国大气污染的特点,发展了特大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理论与技术方法,推动我国区域性大气复合污染的联防联控。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高翔(1968.10.26- ),男,环境工程专家,浙江省杭州市人。199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能源工程学院院长,国家环境保护燃煤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主任。 长期致力于减污降碳的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工作,在能源电力、船舶航运等行业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构建了多污染物高效协同控制技术体系,攻克了电厂超低排放、船舶尾气高效净化等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规模化工程应用。主持和参与制订了国家及行业标准共70余项,推动了国家大气环保装备的标准化体系建设。以第一发...
, 贺泓(1965.01.15-),大气污染防治(环境催化)专家。河北省邯郸市人。1994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区域大气环境研究卓越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 在日本、美国、加拿大留学和工作11年。回国后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催化与非均相大气化学过程,目前重点致力于环境催化体系设计、技术研发及其在大气污染物催化净化方面的应用,取得了柴油车排放污染控制、室内空气净化和大气灰霾成因及控制方面的系列成果。发表《环境催化--原理及应用》中文专著一部,英文专著两章节...
, 贺克斌(1962.8.28- )大气污染防治专家。四川成都人,199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 长期致力于大气复合污染特别是PM2.5 的研究,以高分辨率排放清单技术-复合污染多维溯源技术-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为核心,推动区域空气质量动态调控新技术系统的发展与应用。主持建立了中国多尺度排放清单在线技术平台,为我国空气质量管理在精细溯源和定量评估方面技术水平的提升做出重要贡献。担任国家环境保护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
, 蒋兴伟(1959.03.18-),出生于天津市,籍贯山东莒南,现任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研究员、主任,海洋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副理事长。曾获得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先进工作者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奖章等荣誉。 长期从事海洋卫星工程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率领组建了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为推动我国海洋卫星系列化、业务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主持建立了海洋卫星地面应用系统,解决了海洋卫星资料处理难题和...
, 潘德炉(1945.12.26-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动力环境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海洋遥感专家、《海洋学报》主编、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海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际海洋水色遥感专家组成员、历任国际亚太遥感大会总主席。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一次,一等奖5次,国家科技部863项目重要贡献奖一次,国际光学工程学会遥感科学成就奖一次。 在海洋水色遥感大气校正、反演模式和应用技术,以及遥感卫星应用效果模拟仿真理论、系统建立和...
, 瞿金平(1957.6.4- )轻工机械工程专家,生于湖北省黄梅县。1981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化工机械系。1987年获华南理工大学轻工机械硕士学位,1996年在职获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博士学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批特聘教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1995年)。现任华南理工大学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聚合物成型加工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兼任中国轻工机械协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曾任两届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 长期从事高分...
, 刘文清(1954.1.9- )环境监测技术专家。生于安徽省蚌埠市,原籍江苏省徐州市。197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1995年在希腊克里特大学健康科学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国家环境光学监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从事环境监测技术和应用研究,发展了环境光学监测新方法,研发了系列环境监测技术设备并实现产业化,集成了大气污染综合立体监测系统并进行应用示范。开拓形成了我国环境光学监测技术新领域。已获42项发明专利授权,在国内外...
, 曲久辉,1957年10月出生。环境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兼任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环境科学学报主编等。 主要从事水质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目前重点关注饮用水水质风险控制、污水及废水资源化能源化、受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理论探索、技术创新和工程应用。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400余篇,其中SCI论文300余篇,获授权中国、美国、欧洲等中国和国际发明专利80余项。2004年和2006年分别获得国家科...
, 庞国芳(1943.10.10- )食品科学检测技术学科专家。生于河北省滦南县。1968年毕业于河北大学化学系。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国际AOAC Fellow,国际AOAC 2014年度哈维·威利奖(Harvey W. Wiley Award)获得者。长期致力于食品科学检测技术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在农药兽药残留微量分析技术领域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工作。在研究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高分辨率的多残留快速检测新技术、新方法方面和新型萃取、分离、富集等样品制备新技术、新方法方面多有创新。在检测技术标准化...
, 任发政(1962.8- ),男,乳品科学与工程专家,辽宁省营口市人。1987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现任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教育部功能乳品实验室主任,国际乳品联合会(IDF)中国国家委员会执行主席,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奶业协会副理事长。 长期从事乳品科学与工程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论文15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牦牛乳高值化利用与奶酪国产化相关研究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均为第一完成人),获得河北省、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任洪强(1964.5.3- ),男,环境工程专家,河北省涿州市人,2000年毕业于无锡轻工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学院院长,兼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TC282/SC4)工业水回用分委员会首任主席。 主要从事工业废水生物处理强化理论、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的创新研究,取得了系统创新成果,在国家实施限控达标、提标和再生水资源利用等重大行动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发表论文200余篇(SCI收录120余篇),出版专著4部;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80余件、美国和欧盟等发明专利20余件;承...
, 孙宝国(1961.2.28- )香料和食品添加剂专家。山东省招远市人。1984年毕业于北京轻工业学院化工系。2003年获清华大学化学工程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兼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工学会理事、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副理事长、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构建了肉香味含硫化合物分子特征结构单元模型,研究成功了一系列重要肉香味食品香料制造技术,奠定了我国3-呋喃硫化物系列和不对称二硫醚类食品香料制造的技术基础;凝练出了“味料同源”的中国特色肉味食品香精制造新理念,研...
, 单杨(1963.02.13- ),食品工程专家,湖南攸县人。现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果蔬加工与质量安全”负责人,柑橘资源综合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长沙)主任。 36年从事柑橘等果蔬贮藏加工与综合利用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研究和工程科技应用与推广,创立连续、清洁和标准化加工技术及基础研究,构建资源高效高值综合利用技术及基础研究,创新开发加工原料绿色贮(冻)藏技术及配套设施。是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农...
, 宋君强(1962.7.21- )数值天气预报和高性能计算专家。湖南省宁乡县人。1986年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国家863主题专家组和总装备部军事气象水文技术专业组成员。 负责完成20多项国家和军队重大科研项目,主持突破制约我军数值天气预报准确率提高的系列关键技术,解决数值天气预报利用国产高性能计算机的高效并行计算难题。负责研制的军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先后在总参、海军、空军和二炮等单位投入业务运行,预报产品成为全军各级气象保障单位日...
, 石碧(1958.6.21- )皮革化学与工程专家。出生于四川成都。1982年和1986年在四川大学皮革工程系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92年作为四川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获得博士学位。现任四川大学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国际皮革工艺师和化学家协会联合会主席。从事制革化学、制革清洁技术、皮胶原转化利用研究。研究成果“橡碗栲胶分子降解-金属络合制造鞣剂”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无铬少铬鞣法生产高档山羊服装革”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制革清洁生产关键技术”获得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发...
, 孙晋良(1946.1.2- )产业用纺织材料及复合材料专家。出生于上海市。1968年毕业于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现任上海大学教授、博导,上海大学复合材料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大学材料复合及先进分散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碳/碳复合材料、特种纤维及特种纺织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承担了三十多项国家“六五”、“七五”科技攻关、国防科工委重点项目、国防科工委“十一五”项目及部、委下达的重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碳/碳复合材料喉衬及增强骨架材料为国防军工重点型号及航天工业用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发展做出...
, 王军成,1952年12月出生,男,海洋监测技术专家,山东省招远人。1978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研究员,现任国家海洋监测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长期从事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研究与仪器装备研制,突破了海洋监测浮标系列关键技术,构建发展了海洋资料浮标设计理论与技术体系,实现了我国海洋浮标的系列化、产品化,为支撑建设我国业务化海洋环境监测浮标网做出了重要贡献。出版《海洋资料浮标原理与工程》等学术著作4部。2001年和2018年...
, 王琪(女)(1949.07.22-),轻工装备(塑料加工装备)专家。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毕业于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获工学学士(1982年1月)、硕士(1984年6月)、博士(1989年6月)学位。1989年12月—1992年3月加拿大Laval大学高分子科学工程中心博士后。四川大学教授,长江学者,现任国际聚合物加工学会中国代表,《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主编,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等,曾任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98-2009)。 从事塑料加工新装备新技术新原理...
, 吴丰昌(1964.08.23-),环境基准标准与污染防治专家。浙江衢州人,199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获博士学位,在日本、加拿大工作8年。现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长期致力于环境基准与污染风险防控理论、技术研发与工程实践,在环境基准理论方法、关键技术和工程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在环境标准制修订、管理制度创建、业务应用和流域环境风险防控工程建设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推动了我国环境基准领域的发展进程,为提高环境标准制修订和污染控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适用...
, 王桥(1957.8.13- ),男,环境遥感监测与环境信息专家,重庆江津人。1996年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研究员,兼任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国际科学技术数据委员会(CODATA)发展中国家任务组(PASTED)数据出版与共享组共同主席。 主要从事环境遥感监测与环境信息研究,发展了自主环境遥感监测成套技术,主持建立了国家环境遥感监测技术体系和业务体系,并在环境卫星设计、环境遥感定量反演、环境信息模型与系统研发、环境遥感监测业务化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为推动...
, 吴明红(1968.3.29- ),女,环境工程专家,浙江东阳人。199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任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有机复合污染控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多介质环境协同治理”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第八届教育部科技委环境学部委员、中华环保联合会水环境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VOCs防治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长期从事多介质环境协同保护与综合治理及其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针对多介质复合污染协同治理科学难题,从复合污染物的组分特征入手,在环境功能材...
, 王双飞(1963年9月- ),男,制浆造纸工程专家,湖南省攸县人。1995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广西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西清洁化制浆造纸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任第六届和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糖业及综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等。 王双飞教授1995年博士毕业后进入广西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长期致力于造纸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应用,研发的纸浆清洁漂白和废纸清洁制浆关键技术已成为国际相关领域的主流技术,实现了我...
, 吴清平(1962.11.15- )食品安全科学技术专家。广东省梅州市人。1999年获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并兼任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 针对我国食品行业出现严重的微生物安全风险,从基础研究着手,发明先进的共性监控技术并建立起相关理论体系,研制出重点产业食品安全控制技术和与国际接轨的先进标准,解决了食品安全中的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显著推动我国食品安全科学理论不断提升和产业健康发展。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广东省...
, 谢明勇(1957.02.10- ),食品营养科学与技术专家,出生地江西分宜,籍贯江西宜春。1982年本科毕业于江西工学院(现南昌大学)化工系,1988年在华东工学院(现南京理工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97年获德国波恩大学营养学博士学位。现任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Fellow of IAFoST)。 长期从事食源性多糖与果蔬发酵研究,破解了食源性多糖结构解析与功能评价技术难题;突破果蔬发酵菌种筛选与菌剂制备关键技术瓶颈,建...
, 许健民(1944.8.2- )卫星气象专家。出生于上海市。1965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1986年后任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任、总工程师。在他主持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工作期间,气象卫星资料在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监测评估,农作物长势监测评估,以及生态环境监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许健民领导的研究组全面实现了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图像的实时、全自动、像元级高精度定位,并开发出20种定量产品,为风云二号卫星观测数据的定量应用做出了贡献。其中在大气运动矢量产品的开发中,他提出了快速算法和在云高度指...
, 谢剑平,男,(1959.8.11- ),烟草化学专家,江苏常州人,1985年毕业于轻工业部烟草工业科学研究所,获硕士学位。现任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兼任国际烟草科研合作中心(CORESTA)理事会中国代表,中国烟草学会副理事长。曾任国际标准化组织烟草与烟草制品委员会(ISO/TC126)中国代表。 谢剑平研究员长期致力于烟草科学与工程研究,提出了表征卷烟危害性评估模型,创立了卷烟危害性评价与控制方法体系,建立了烟草复杂基质中微量有害成分分析方法体系,阐明了卷烟烟气主要有害成分...
, 徐祖信(1956.04.12- ),女,环境工程专家,江西省萍乡市人。1988年毕业于河海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同济大学教授,曾任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 长期致力于城市河流污染综合治理,研究揭示我国城市河流污染成因和主要问题,充分发挥环境、水力、市政三个学科交叉优势,创新了系统、协同、耦合治理的技术体系。研发城市排水管网和河网耦合控污技术,建立生态流量与环境容量协同调控方法,创新城市管网雨天溢流和农村污水生态治理关键技术,在上海苏州河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担任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
, 徐祥德(1942.7.12- )气象学家,浙江余姚市人。1968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1979年获硕士学位,1987-1988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迈阿密大学进行数值预报模式理论与技术研究,历任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所长、副院长。任全球气候观测系统中国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全球水伙伴中国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国际气象学和大气科学协会(IAMAS)中国委员会顾问;国家减灾委第三届专家委员会委员;自然科学基金委高原研究重大计划专家指导组成员。 长期探索大气动力学理论,从事台风与暴雨、高原水份循环影响、城市大气环境...
, 徐卫林(1969.04- ),男,纺织工程专家,湖北省黄冈市人。1997年毕业于东华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武汉纺织大学校长、省部共建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任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长期从事先进纺纱技术与纺织品领域的研究,研发了嵌入式复合纺纱和重集聚纺纱技术,促进了毛纺和棉纺等纺纱产业的发展;突破了高性能纤维纱线及其制品的关键技术,服务国家航空航天工程需求;创新了差别化纱线的生产技术与产品开发;发明的纺织品三维动态导水性能检测技术已成为国际标准。获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 俞建勇(1964.5.26- )纺织材料专家。出生于上海,原籍浙江省宁波市。1991年毕业于中国纺织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东华大学教授,兼任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长期从事纺织材料领域的科研与教学,在天然纤维资源开发、化学纤维创新应用、新型结构纱线和功能纺织材料等方面开展系列研究工作。突破黄麻纤维精细化与制品加工关键技术,推动天然纤维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利用;攻克竹浆纤维制造及其产品应用关键技术,促进生物质纤维的产业化发展;研发新型环锭集聚纺技术及加工系统,提升产品品质与附加值;研发特种纺织复合...
, 杨志峰(1963.8.20- )环境生态规划与修复专家。河北省石家庄市人。198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兼任民盟中央委员会生态环境专委会主任、国际环境生态学会主席、国际能值学会中国分会主席、环球中国环境专家协会会长,曾任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主要从事环境生态规划与修复研究,在流域生态需水保障、湿地和城市环境生态建设等工程技术方面取得多项技术突破,为提高流域、湿地和城市环境生态保护技术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 张小曳(1963.6.2- ),应用气象专家。陕西西安人。199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曾任该院副院长,兼任国际沙尘暴预警咨询评估系统(SDS-WAS)指导委员会主席、中国气象学会大气成分委员会主任委员。 长期致力天气及气候变化中大气成分作用研究,在亚洲沙尘暴形成机制及数值预报技术、中国大气气溶胶及其气候效应、与雾-霾联系机制及雾-霾数值预报技术等方面取得系统性创新成果,并应用于工程实际,主持建立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系统、亚洲沙尘暴数值预报系统、中国雾-霾...
, 海洋生态工程学术带头人。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围绕“热带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功能”关键生态工程科技问题,开展微生物多样性的观测、认知和利用研究,发展热带海洋生态工程理论,发明微生物促生态修复等关键技术,促进热带海洋生态保护和生物资源利用的工程化,积极推进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海洋生态建设。有效鉴定海洋微生物新科1个、新属11个、新种39个、新化合物119个,获国药“准”号新药生产批文1个,研发海洋生物绿色新产品16个,是我国第一个海洋微生物973项目“...
, 朱蓓薇(女)(1957.3.23- )食品工程领域专家。陕西省咸阳市人,原籍江苏省宜兴市。1982年毕业于大连工业大学(原大连轻工业学院)食品工程系。2004年获日本冈山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大连工业大学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等。 长期致力于水产品及农产品精深加工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主持国家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
, 张远航(1957.7.9- )大气环境专家。重庆市城口县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90年在北京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兼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为大气环境化学,重点研究城市与区域大气复合污染形成机制、环境影响及控制对策。主持在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开展了系列大型区域空气质量综合观测实验,取得大气氧化性增强机制及灰霾成因的理论创新,实现区域立体监测的技术突破,构建了区域大气复合污染防治技术体系,...
, 蔡道基(1935.6.1- )环境毒理学(农药环境毒理学)专家。浙江省温岭市人。1957年毕业于南京农学院,现任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早期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从事农业化学研究工作,后调至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工作。自20世纪70年代起,一直从事农用化学品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重点研究农药的环境行为特征与生态效应。在我国创建了农药环境毒理学学科领域,建立了化学农药生态环境安全评价体系、安全评价试验准则和国家环境保护农药环境安全评价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为我国新农药开发、农药安...
, 朱利中(1959.10.19-),环境工程专家,浙江上虞人。现任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农业生命环境学部主任。 主要从事污染物界面行为调控及其土壤-水有机污染防治技术研究。揭示了有机污染物非线性界面行为的微观机制,突破了准确预测、调控有机污染物非线性界面行为的科学难题;攻克了有机污染农田及场地土壤协同修复、有机膨润土废水处理工程应用的关键技术难题。发表SCI论文220篇,出版专著2部、国家级规划教材2本,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1件。5项成果获浙江省和教育部科学技术一等奖,其中2项成果分别获2007...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
江苏鸿声无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http://www.jshswx.com/
专家授课、名人演讲、名人邀请讲课
名人演讲
名人背书
名人邀请
名人邀约
专家演讲
专家背书
专家邀请
专家邀约
授课邀请
邀请邀约
宣传图片
邀请讲课
联系我们
公司简介
主营业务
行业动态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演讲公司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