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里·马歇尔,男,出生于1951年9月,西澳大利亚大学教授。 马歇尔教授因与罗宾·沃伦于1982年共同证实幽门螺旋杆菌是造成大多数消化性溃疡和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因而著称,并因此获得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他曾获得肠胃病治疗方法与成分、幽门螺杆菌铋元素抗生素疗法、检测幽门螺旋菌的CLO快速尿素实验、制备用于测定由胃肠道上端细菌引起的胃肠失调的反应性药品的流程等几项专利。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博士的研究成果改变了医学界对这些胃部疾病主要病因的认识。 除诺贝尔医学奖外,马歇尔教授获得2007年澳洲...
, 霍宁博, 男,出生于1945年9月,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专家。现任美国医学科学院(IOM)院长。 霍宁博教授的研究成果丰硕,受到业界的关注,发表的论著已成为美国医改和公共卫生相关领域研究的重要决策参考依据。他参与领导和编制了美国国民健康发展2020计划, 制定了十二个健康发展核心指标和二十四个健康发展状况预期目标。在全球性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控、 AIDS疫苗临床研究等发表了众多核心论著, 将医疗服务重心前移, 也体现了公共卫生国际化观点。 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曾任哈佛大学副校长...
, 夏苏鲁教授生于1936年,是美国国家工程院和印度国家工程院院士,混凝土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内国际著名专家。 他在采用创新的测试技术,研究准脆性材料非破坏性断裂,创建了混凝土断裂力学模型和从微细观研究纤维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等方面的出色成就赢得了国际混凝土界高度赞誉。1989年在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下,主持和创建了美国先进水泥基新材料研究中心(ACBM),联合高校和企业研发了性能优异的自密实混凝土,高性能减缩剂等新产品,挤出法专利生产新工艺,领先将纳米技术用于混凝土材料研究。并发表论文400余篇,...
, 杰夫里·华兹华斯,男,出生于1950年5月,美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著名材料科学家。现任Battelle研究院总裁和首席执行官,负责管理美国能源部6个大型的国家实验室。 杰夫里·华兹华斯博士1975年获得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博士学位。 杰夫里·华兹华斯博士在金属材料超塑性和高温蠕变机理、新型高温金属结构材料以及层状复合钢铁材料研究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设计和开发了一系列性能优异的新型合金,在航空航天方面得到了重要的工程应用。他同时还组织和领导了美国能源部的众多大型科学工程项目,在Oak Ridge...
, 弗雷德·塞泊,男,出生于1952年2月,1999年当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并被评为结构工程杰出教授。 他创建了当今世界最大的结构实验与研究中心—Charles Lee Powell Structural Research Laboratory,在结构抗震、抗爆及复合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被ENR(工程新闻纪录)评为“过去125年来土木建筑行业最有影响力的125人之一”。 弗雷德·塞泊教授所主持和参与的课题及项目100余项,发表国际期刊和国际会议论文400余篇,技术报告200...
, 汪正平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讲座教授、工程学院院长、美国工程院院士。 他长期从事电子封装研究(当今集成电路领域摩尔定律面临挑战,已进入3D封装,封装与芯片相互依存,新的封装材料与技术的作用举足轻重),因几十年来在该领域的开创性贡献,被IEEE授予电子封装领域最高荣誉奖——IEEE元件、封装和制造技术奖,并被誉为“现代半导体封装之父”,现已获得业界普遍认可。汪教授是塑料封装技术的先驱之一。1977年,他在贝尔实验室开创性地采用硅树脂对栅控二极管交换机(GDX)进行封装研究,实现了利用聚合物材料...
, 小泉英明,男,出生于1946年10月,日本工程院院士,日本学术振兴学会会员,日本工程院外事委员会主任。 小泉博士长期从事电子学和成像技术前沿研究,成绩突出,在国际光谱、核磁成像和近红外成像上是国际著名的学者,曾获得诺贝尔奖提名。已注册专利超过163项(日本74项,海外89项),其中50项被日本通产省提名为日本突出专利。 小泉博士多次获得日本的国家级奖励。 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 小泉英明,男,出生于1946年10月,日本工程院院士,日本学术振兴学会会员,日本工程院外事委...
, 科瑞谭登教授是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Brook Byers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国家纯净工业及处理技术中心主任、美国环保署顾问团、美国国家环境政策及科学技术顾问团、美国国家科研顾问委员会成员。 科瑞谭登教授发表论文及报告200余篇,引用次数超过6800次。获得发明专利6项及自主研发软件6项。帮助200多家包括壳牌、美孚、可口可乐在内的国际知名企业优化公司环境解决方案。他的水处理技术模型被100多家咨询公司、政府机构及高校使用。帮助美国航天局设计的水循环系统被用于美国太空站。水处...
, 1963年出生于江苏省兴化市。现为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牙学院讲席教授,口腔生物学和医学系主任,副院长。同时他是UCLA工程学院教授,肿瘤研究所和干细胞研究中心的成员。 主要在分子信号, 口腔医学和转化医学等领域取得了创新性的研究成就。关于NF-κB转录因子调控癌细胞死亡和耐药的理论具有里程碑意义, 目前正指导着肿瘤的临床治疗试验。在头颈部和口腔鳞癌生长和转移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原创性的工作;发现慢性炎症和骨代谢疾病中骨形成受抑制以及肿瘤骨转移的分子机理;首次发现了三个组蛋白甲基化酶表观遗传...
, 彼德森教授是著名的船舶及海洋工程专家。他现任丹麦政府风险管理顾问、北约和平计划科学指导组成员、丹麦议会独立研究委员会副主席;是美、瑞、挪、英等国大学院系评估委员会的成员或主席。 彼德森教授在水动力载荷、船舶及海洋工程结构强度、船舶碰撞与触礁、大型海洋工程和大型桥梁工程的风险分析与评估技术前沿做了一系列的创造性研究工作,是世界上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最有影响的学者之一。彼德森教授在国际学术活动中一直非常活跃。30多年来发起组织和积极参与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界的重要的学术组织和学术会议,对推动国际学术交流...
, 李泽元先生是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杰出教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电力电子系统工程研究中心(CPES)主任。李泽元先生也是中国台湾新竹清华大学的孙运璇讲座教授和成功大学的李国鼎讲座教授,他积极推进两岸电气工程学界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 他于1974年获美国杜克大学电机工程博士学位。 他在高频电能转换和电力电子系统领域做出了卓越成就。他所开创的软开关技术、多相式电压调节模块技术均已成为现代电力电子的核心技术,已在全世界广泛采用。他领导CPES基于电力电子系统模块集成与自动化制造理念...
, 埃罗斯瓦米·波尔拉教授出生于1944年4月,是美国国家工程院、瑞典皇家科学院、世界科学院和三个印度国家级学术机构的院士。 埃罗斯瓦米·波尔拉教授于1973年获得印度理工学院博士学位。 他是现代无线通信领域中杰出的教授、科研人员。他发明的多天线技术(MIMO)、MIMO-OFDMA技术被广泛运用在第四代无线通信(4G)和WiFi系统中,世界范围内有数十亿人正在使用这些技术。他被业内称为多天线技术和“4G”之父。 多天线技术这一杰出发明使他被授予多项荣誉和奖项,包括2014年马可尼奖,被誉为信息...
, 牟德教授出生于1937年,2013年7月起担任美国工程院院长。 他的主要研究集中于机械工程、动力学、生物力学、陀螺系统动力学、滑雪运动生物力学。一共有300多份发表论著。 1988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伯克利奖”。2005年获得美国工程院创始人奖,表彰其在运动柔性结构动力学一系列研究以及在学术界的领导能力。2005年获得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振动与声音国际技术委员会颁发的J.P. Den Hartog奖,表彰其在振动工程学方面教学与实践的终身贡献。2011获得美国机械工...
, 巴特哈姆教授是英国皇家工程院、美国国家工程院、瑞士工程科学院、澳大利亚科学院、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或外籍院士)及多家学术团体成员。 他于1969年毕业于墨尔本大学,获得化学工程博士学位。之后,他去英国帝国化学工业集团(ICI)中心研究实验室做博士后。 他于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自从1999年以来,他曾担任澳大利亚的首席科学家,并一直留任在总理科学工程及创新委员会工作,同时他还担任跨国公司力拓的首席技术专家。2004年5月至2005年5月,巴特哈姆担任化学工程师协会会...
, 赫伯特·芒出生于1942年1月,主要研究结构工程和计算力学。1992年当选奥地利科学院院士,曾任奥地利科学院院长,并陆续当选欧洲科学院、美国工程院等18个国家或地区的院士或外籍院士。 1970年在奥地利获博士学位;1974年又在美国获博士学位(主修结构工程,辅修数学)。 1977年他与Gallagher教授(有限元法开创者之一)一起揭示了杂交位移法的数值不稳定性。之后,相继创造性地发展了边界元法的奇异积分技术;理论上澄清了冷却塔等结构的稳定性和失效破坏机理,推动了相关结构设计思想的转变;并在多...
, 裴正康教授出生于1951年8月。 他于1976年获得国立台湾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他在儿童白血病生物学和治疗学领域是全球的领军人物,其贡献全球公认,研究和论证的临床研究成果使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治愈率超过90%,受益群体由儿童扩展至青少年。率先提出并论证儿童ALL可以通过鞘内化疗和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替代头颅放疗,使全球无数的ALL患儿免受头颅放疗和由此带来的相关近、远期合并症,并因此而使患儿终身受益。率先论证了表鬼臼类毒素可导致二次肿瘤,使全球相关癌症患者受益。创新性地识别白血病相...
, 杨祖保教授出生于1942年9月。 杨祖保教授于1971年获得美国耶鲁大学化学工程博士学位。 杨教授是分离纯化工程、吸附剂研发及其应用于环境与能源领域的世界著名专家和引领者。发明了多种在空气分离/纯化、有机物分离、汽车燃料脱硫、氢气储存等领域具有最佳性能的新型吸附剂。发展了独特的分子轨道理论计算模式来指导设计吸附剂。他对环境催化、碳化学、材料科学方面也有重要突破与贡献。在环境化工相关领域Science,JACS, EST,AIChEJ等主流期刊发表论文410篇(被引用逾18000次),撰写两本专...
, 加图·洛朗森教授出生于1959年1月。 他于1987年获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他是世界著名的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专家、骨外科医生、再生工程创始人。 其工程科技成就卓越,如:克林顿总统奖(1995),奥巴马总统奖(2010);千禧基金会“科技领袖奖”(2001);首创人工韧带,入选《科学美国人》“全球科技领袖50人”(2007);研发出新型合成高分子与陶瓷复合的骨骼修复材料,入选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新时代百位化学工程师”(2008);因治疗前十字韧带撕裂的突破性贡献,成为《国家地理》“100个...
, 伊恩·大卫·克拉吉出生于1949年7月, 1997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是国际著名的水文学家。 伊恩·大卫·克拉吉教授于1974年获得英国伯明翰大学土木工程系水资源工程博士学位。 伊恩·大卫·克拉吉教授长期从事雷达测雨、洪水预报和洪水风险管理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教学工作。90年代起,伊恩·大卫·克拉吉教授在雷达测雨和洪水预报方面取得国际公认的创新成果。主持了英国水文雷达实验项目HYREX,在雷达成像、雷达测雨数据质量控制及降雨临近预报等方面有深厚造诣;研究解决了雷达测雨中存在的亮...
, 余艾冰教授于1963年生于广东开平。1982年获中国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学士学位,1985年获硕士学位,1990年获澳大利亚伍仑贡大学博士学位,1990至1992年在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机构(CSIRO)矿物与过程工程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后执教于新南威尔士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历任讲师(1992-1995)、高级讲师(1995-1997)、副教授(1998-2000)、教授(2001-)及大学杰出教授(2007-2014)。2014年5月起任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副校长,并兼任蒙纳士大学苏州...
, 李文沅教授出生于1946年2月,是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和IEEE Fellow,现任美国电力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工业顾问、国际电力可靠性最高奖IEEE PES Roy Billinton奖评审委员会主席。 李文沅教授于1987年获得重庆大学电力系统及自动化博士学位。 他在电力系统可靠性和概率规划领域做出了创造性贡献,个人获9项国际奖项,是该领域国际著名专家,是其主要贡献体现在: (1)作为国际上电力系统风险评估的引领者之一,提出了电力元件和系统风险评估的多种原创性模型,完善和丰...
, 比尔·盖茨是享誉世界的计算机操作系统领导者、人类信息化发展的先驱者。1996年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 他发明了计算机Microsoft与Windows操作系统,实现了小系统到云端整体构建的统一平台功能,极大地降低了人类信息传递与交流的成本和时间,极大地便利了全人类的工作、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极大地增加了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机会,是二十世纪全世界最伟大的创新成果。2006年,比尔·盖茨创建了美国泰拉能源公司,正在主持开发引领全球能源革命的第四代核电行波堆技术。 比尔·盖茨先后获大英帝国爵级司令勋章...
, 哈桑·卡雷姆博士是美国圣母大学的罗伯特·穆兰工程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印度工程院外籍院士。卡雷姆教授是首任美国风工程协会主席、现任国际风工程协会主席、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杰出会员等。 卡雷姆教授的学术成就和贡献集中在风工程及结构工程领域。作为国际风工程领域的领导者,他通过风洞实验与现场实测等方式,利用解析、数值和随机分析框架,致力于高层建筑、大跨桥梁、近海建筑等结构的抗风分析与设计。此外,卡雷姆教授还积极推进风荷载规范ASCE-7的发展;发展了基于网络的基础设施结构分析、设计以及拓扑优化框架。他率...
, 安道琳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开展的“低噪声飞机计划”,开发出新颖、超低噪声节能飞机的概念设计。她形成了对管道火焰燃烧振荡的基本认识,证明了主动反馈控制是消除导致不稳定性的破坏性相互作用的一种有力方式。表面顺应性、边界层和表面性质相结合形成的波导极大地改变测量场,进而显著降低近表面气流产生的声音。安道琳不仅率先明确了这些效应,而且阐明了如何通过适当选择表面涂层对其进行控制。这种涂层现已作为潜艇的常规涂层,可显著改善声纳性能。她为此获英国声学学会奖章。安道琳的团队开发的技术可根据轮胎几何形状、材料和花纹预...
, 唐纳德·格里尔逊,男,英国人,1945年10月出生,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以及皇家生物学院院士。 1964年至1967年在英国东英吉利大学生物学专业学习,1968年至1971年为英国爱丁堡大学植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研究领域:主要从事果实成熟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学术贡献:在世界上首次克隆和鉴定了一系列的果实成熟基因。首次提取和克隆了该基因的cDNA,并利用反义和正义基因沉寂技术对其调控机理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对果实质量、储藏和成熟控制机理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在番茄果实成熟机理与调控方...
, 李凯教授现任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Paul M. Wythes '55, P'86 and Marcia R. Wythes P'86讲席教授。自1986年起,除2001-2003年离校创业两年外,一直在该校任教。他被选为美国计算机协会院士(ACM Fellow)、国际电器和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IEEE Fellow)、华盛顿州立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他1977年获得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1981年获得中科院中国科技大学的计算机科...
, 梅纳赫姆·埃利梅莱赫教授目前任职于耶鲁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系,为Roberto Goizueta讲席教授。2006年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 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膜过程在高能效脱盐和水回用领域的应用、开发可用于下一代环境分离技术的先进材料、以及纳米材料的环境应用。 由于梅纳赫姆.埃利梅莱赫教授的杰出研究成就,其获得多项重要学术奖项,包括2015年获得埃尼(Eni)奖(由意大利总统亲自颁奖)、以及2005年获得克拉克(Clarke)杰出水研究奖(美国水环境研究领域的最高奖项)。 , 梅纳赫姆·埃利梅...
, 迈克尔·霍夫曼教授现为加州理工学院Theodore Y. Wu教授。2011年,霍夫曼教授被评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霍夫曼教授于1968年获得西北大学学士学位;1974年获得布朗大学博士学位。1973至1976年间,霍夫曼教授在加州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霍夫曼教授四十多年的学术生涯研究涉及大气化学、化学动力学、催化氧化与还原、光化学、光催化、纳米技术、超声化学、光电化学、脉冲等离子体化学、环境水化学和微生物学等广泛的领域。这些论文多从机理上揭示了重要环境问题或污染防治技术的原理,得到了同...
, 拉斐尔·莱夫是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院士。 他拥有斯坦福大学电气工程学博士学位以及以色列理工学院(2017年)荣誉博士学位。 莱夫博士于2012年7月当选麻省理工大学第17任校长。自上任以来,他领导麻省理工大学在日常工作中雷厉风行地推进科学探索,推动创新与创业精神,重塑高等教育,并引领MIT社区的人才致力于打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在教育方面,莱夫博士主要侧重学院在在线学习计划MITx和edX方面的最新模式开发。为促进麻省理工学院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并帮助下一代创新者实现自己的想法,2013年10月,...
, 尼古拉斯·佩帕斯现任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Cockrell Family Regents讲席教授及生物材料、药物传递与再生医学研究院院长,美国国家材料与制造委员会委员。尼古拉斯·佩帕斯被选为美国及多个国家的院士,包括美国国家工程院、美国国家医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美国发明家学院、希腊雅典科学院、西班牙皇家科学院、法国国家药学院、国际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被12个学会(协会)评选为“Fellow”,包括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AAS),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AIChE),美国物理学会(APS),美国化学...
, 尼克·莱蒙教授,医学博士、哲学博士、英国皇家病理学家学院院士、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莱蒙教授同时也是英国伦敦巴茨癌症研究院的院长。巴茨癌症研究院是世界顶级的癌症研究机构,近期入选英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卓越中心和癌症生物治疗大中心。同时,他还担任英格兰国家健康研究院临床网络部主任,这个网络每年开展各项临床试验超过5000个,并招募720,000余名病人参加临床试验。莱蒙教授是英国主要的健康研究慈善机构-医学研究基金会的主席。同时,他是英国研究理事会及英国和国际医学慈善机构等的科学指导委员会的主席。另外,他...
, 顾敏教授为澳大利亚物理学会会士 (1999), 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2003), 美国光学学会会士 (2004),英国物理学会会士 (2008), 国际电力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 (2015)。被选为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2006),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2007)。 顾敏教授于1982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理学学士学位, 1984年及1988年分别获得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理学硕士及博士学位。他曾先后在新南威尔士大学及悉尼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担任研究员。 顾敏教授在三维光学显微成像和多光子...
, 史提芬·博伊德(Stephen Boyd)现为美国斯坦福大学三星工程教授及电子工程系信息系统实验室教授。他还同时兼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以及计算数学与工程研究所的礼任教授。他现任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主任。博伊德教授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IEEE、SIAM和INFORMS的会士,以及IEEE控制系统学会的杰出演讲者。 博伊德教授1980年获得哈佛大学数学学士最高荣誉学位,并随后于1985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他还拥有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斯...
, K·A·松采夫——俄罗斯科学院巴依科夫冶金与材料学研究所所长,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化学与无机材料工程领域的杰出学者,科学导师。K·A·松采夫任《无机材料》《无机材料:应用研究》以及《材料科学》等期刊的总编辑,是多家学术期刊的编辑委员会委员,也是俄罗斯科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部副院士秘书。自2012年起,K·A·松采夫院士出任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材料科学学院院长。 K·A·松采夫院士开创了新的科技潮流——薄壁陶瓷氧化工程(OETWC)。在OETWC的框架下,给定金属形态氧化作用下精巧陶瓷产品直接成型...
, 韦伯斯特·卡维尼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德国利奥波第那科学院院士,以及美国癌症研究学会、国际抗癌联盟、美国临床研究学会和美国微生物学院的成员。2015年开始任Ludwig肿瘤研究所CNS战略联盟主席。 韦伯斯特·卡维尼在博士和博士后期间先后经过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人类遗传学专业的教育和培训。他于1977年在堪萨斯州立大学医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并在Jackson实验室、麻省理工学院、犹他州立大学Howard Hughes医学中心做博士后。 韦伯斯特·卡维尼多年来的研究工作主要集...
, 米耀荣(Yiu-Wing Mai)博士是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工程和信息技术学院的首席教授。他是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技术科学和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和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 米教授合著了7部专著、42个篇章,获美国授权发明专利2件,在断裂力学和先进复合材料领域里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他在无石棉纤维增强水泥、超硬纳米复合陶瓷涂层切削成型工具、韧性聚合物薄膜的基本断裂功测试规程、测量裂纹尖端开口位移断裂韧性试验方法、复合材料加工新技术(拉挤成型、热压成型、缝...
, 田村幸雄教授是日本东京工芸大学名誉教授和东京工芸大学风工程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同时担任日本和美国等多个国家的风工程相关专业委员会/咨询委员会主席或委员,日本工程院院士和印度工程院外籍院士。 他的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均获得于日本早稻田大学。 田村教授长期致力于结构风工程研究,是建筑结构抗风领域的国际著名专家。他在建筑结构抗风设计链的各个环节,包括结构空气动力学基础理论、设计风速的合理确定、结构风荷载以及等效静风荷载的计算、结构气动稳定性的评价、建筑结构抗风设计规范的编制与修订、以及风灾防治等方面进...
, Bruce E. Logan教授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工程学Evan Pugh教授,环境工程专业Stan Flora Kappe教授,并担任工程能源与环境研究院院长。Logan教授于2013年评为美国工程院院士,同时他也是美国科学发展协会(AAAS)、国际水协会(IWA)、水环境联合会(WEF)以及环境工程与科学教授协会(AEESP)的成员。 Logan教授于1979年在纽约州特洛伊伦斯勒理工学院获得化学工程学士学位。1980年在纽约州特洛伊伦斯勒理工学院获得环境工程硕士学位。1986年在加州...
, Anjan Bose教授是活跃于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工程师、教育家和管理者。他是电力工业界享誉世界的技术领袖、电气工程领域知名学者、工程教育家和高等教育管理者。他是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WSU)董事教授。他是美国华盛顿州科学院的创始成员之一。他也是中国和印度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他是IEEE Fellow和CIGRE杰出会员(Distinguished Member)。Bose教授是世界电力工业界著名咨询专家。至今,他依然是电力行业的技术领袖和杰出顾...
, 丹尼尔·高缇耶2003年当选为法国医学科学院院士。 丹尼尔·高缇耶于1954年获得巴黎大学初级数学学士学位。1955-1961年,他在巴黎大学接受了医学科学培训,并在巴黎高等医学学院(APHP)接受了肝脏病学和胃肠病学的综合与专门临床培训。 丹尼尔·高缇耶的工作涉及基础科学与临床研究,其研究重点是消化道生理学和药理学:描述肌电活动,并分析脑啡肽能系统对消化道活性调节的促进作用。在临床研究领域,他是肠道肿瘤细胞遗传学特性的发现者之一。他研究了家族性结肠癌的形成过程及其预防机制。他开发了食管动力的...
, 布伦特·克洛西尔是国际著名农业水土工程学家,新西兰植物与食物研究所的首席科学家,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同时,布伦特也兼任新西兰梅西大学、以及新西兰林肯大学的兼职教授,新西兰土壤科学学会主席。他还是美国土壤科学学会,美国农学学会和美国地球屋里学会这三大知名学会的会士。此外,布伦特是国际知名学术期刊《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的主编。 布伦特从事灌溉科学、可持续土地利用与区域水资源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实践40余年,开创了土壤水力特性参数原位测定技术、植物茎液流热脉...
, 大卫·韦茨现任哈佛大学物理系及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Mallinckrodt冠名教授。韦茨教授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2010)、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2010)、美国工程院院士(2016)。任巴斯夫公司哈佛高等研究中心主任(2007-今),《美国科学院院刊》副主编(2010-今),Journal of Bio-X执行主编(2018-今)。 韦茨教授于1972年获得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1975年及1978年分别获得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学硕士及博士学位。 韦茨教授是国际上软湿功能材料、胶体微...
, , ...
, 2018年以后他成为acatech理事会主席。acatech为政策制定者和民间社团提供独立和科学的建议。此外,他也是德国政府、科学界和商界间创新对话指导委员会主席。 孔翰宁在物理领域发表过一篇博士后论文。 孔翰宁在2009至2018年期间曾担任acatech–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长。2017年,孔翰宁曾被联邦经济事务和能源部、联邦教育和研究部任命为“工业4.0平台的全球代表和顾问”。 2010到2018孔翰宁也曾兼任国家电动汽车平台(NPE)主席。2018年9月,他又被联邦运输和数字基础设施...
, 菲利克斯·达帕雷·达科拉(Felix Dapare Dakora)教授目前在南非茨瓦尼理工大学任教,并担任南非农业化学和植物共生研究主席。达科拉教授是非洲科学院院长, 非洲科学院院士、南非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和南非皇家学会院士。现任西澳大学(2012年6月至2021年5月)兼职教授。 达科拉教授1977年在加纳大学获农业理学学士学位,1981年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获硕士学位,1989年在澳大利亚珀斯大学获植物学博士学位。 达科拉教授一直从事生物固氮机理与应用技术研究。他的...
, 戴格尔院士目前就任美国密西根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教授,是‘One Water Solutions’有限责任公司的总裁及创始人,是美国注册工程师(PE)及美国环境工程学会(AAEES)认证环境工程师(BCEE)。他还被评为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CE)杰出会士,国际水协会(IWA)杰出会士,美国水环境联盟(WEF)会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等。 戴格尔院士先后在美国普渡大学获得环境工程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 戴格尔院士是世界公认的水处理专家,尤其在污水处理方面。他致力于通过基础研究...
, 目前职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8- 瑞典 查尔姆斯理工大学 生物与生物工程系 教授 2019- 丹麦 诺和诺德生物创新研究院 CEO 教育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86 丹麦 丹麦技术大学 化学工程 硕士 1989 丹麦 丹麦技术大学 生物化学工程 博士 1995 丹麦 丹麦技术大学 技术博士(dr.techn)丹麦工程和技术科学领域的最高学术荣...
, 天野教授现任名古屋大学未来材料与系统研究所教授。他当选为日本工程院院士(2015)、美国工程院院士(2016)。任LEDIA国际会议主席(2012-今)、化合物半导体国际会议地区技术主席(2013-今)。 天野浩于1983年获得日本名古屋大学电子工程学士学位,1985年及1989年分别获得名古屋大学电气电子工程硕士及博士学位。 天野教授是半导体领域国际著名学者,长期致力于氮化物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研究,特别是氮化镓材料生长和器件制备研究。他开创了用MOCVD制备氮化镓基蓝光LED的技术,并首次成功...
, 丛京生教授目前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UCLA)计算机系杰出校长讲席教授,同时也兼任该校电子工程系教授。目前是领域特定计算中心主任,以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体系结构、综合与技术实验室主任。丛教授于2000年因“在集成电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特别是在物理设计自动化、互联优化及FPGA集成方面作出的开创性贡献”当选IEEE Fellow,并于2008年因“在电子设计自动化领域的重要贡献”当选ACM Fellow。丛教授于2017年“因通过FPGA综合算法的创新,在专用可编程逻辑领域做出的开创性贡献”,...
, 约翰·劳赫德现为卡迪夫大学工程名誉教授。他还是英国工程技术学会的前主席(现为院士),英国皇家艺术院院士、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外籍院士以及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目前,他还是有25个国家参与的“创新使命部长级会议(Mission Innovation)”国际清洁能源研究倡议的主席。 约翰·劳赫德先后获得伦敦帝国学院的机械工程学士学位和热传递工程硕士学位;随后获得基尔大学的工程理学博士学位。 劳赫德教授的职业生涯始于英国通用电气公司(即GEC,后为通用电气阿尔斯通公司,现为阿尔斯通),他在此担任高...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
江苏鸿声无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http://www.jshswx.com/
专家授课、名人演讲、名人邀请讲课
名人演讲
名人背书
名人邀请
名人邀约
专家演讲
专家背书
专家邀请
专家邀约
授课邀请
邀请邀约
宣传图片
邀请讲课
联系我们
公司简介
主营业务
行业动态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演讲公司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