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詹姆斯•迪杰(James M Tiedje),美国国籍,微生物生态学家/基因组学家。1942年出生于美国衣阿华州牛顿市。1972年于美国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教授,1989—2019年任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微生物生态中心主任。2003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迪杰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起,率先将分子生物学理念与技术引入微生物生态研究领域,成为现代微生物生态学创始人之一。其代表性成果包括:首次发现解析了微生物反硝化和还原...
, 托萨蒂·埃瑞奥,男,意大利国籍,凝聚态物理学家。1970年获得意大利比萨高师博士学位。意大利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意大利政府联合成立的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凝聚态物理部创始人之一和意大利国际高等研究院(SISSA)凝聚态物理研究部创始主任。 托萨蒂教授一直活跃在凝聚态物理的研究前沿,在表面、强关联和纳米物理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奠基性和引领性的工作,极大地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发展。他与合作者建立了表面相变理论,确定了半导体表面重构、粗糙化和熔化的机理,成为该领域奠基性的...
, 加拿大国籍,高等教育及基因学家。1950年12月生于上海市。1979年获得美国匹兹堡大学生物科学系博士学位。1990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 徐立之长期致力于遗传学研究,在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致病基因的定位、分离及突变分析,以及对这种常见基因缺陷疾病的分子发病原理研究中取得了重大成果。他发现了首个与囊性纤维化连锁的DNA标记,并在人类第7号染色体长臂上找到了有关基因,并成功地将导致囊性纤维化的致病基因分离出来发现了该基因最重要的突变。该基因则被命名为囊性纤维化跨膜调...
, 物理学家。美国国籍。生于中国河南。1961年毕业于美国伊利诺州Augustana学院,1967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68-1982年任美国贝尔实验室技术部成员,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87),台湾“中研院”院士。 崔琦教授在低维电子体系物理,整数、分数量子霍耳效应(IQHE,;FQHE)强关联电子体系物理研究和量子器件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开创性的重大成果,曾先后获得美国物理学会Oliver;Buckley凝聚态物理奖(1984),美国Benjamin;Franklin物理奖章(1998)。1...
, 美国国籍,生物学家。1963年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198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1991年获得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生物化学博士。2004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王晓东主要贡献是在细胞凋亡研究中做出一系列开创性、突破性、引领性的成果。细胞凋亡是在发育,生理和病理过程中一种至关重要的生命现象,此前人们对凋亡的了解仅局限于细胞学和遗传学层面。在低等动物发现和凋亡相关的一些基因的有关工作曾获Nobel奖,但这些基因如何导致凋亡是不清楚的。他创造性地运用生物化学的知识和技术,揭示了细胞程序性死亡...
, 美国国籍,材料科学家。1961年11月生于陕西省蒲城县。1987年获得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博士学位。 王中林主要从事材料科学和纳米科学研究。他在纳米材料可控生长、表征和应用等多方面取得了多项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原创性研究成果。他的主要学术成就为:1.纳米能源技术。王中林研究小组2006年发明了纳米发电机,2007年成功研发出由超声波驱动的可独立工作的直流纳米发电机,2008年研发出可以利用衣料来实现发电的“发电衣”的原型发电机。纳米发电机研究已成为国际纳米科技在微型能源研究领域的热点。2.氧化锌...
, 美国国籍,计算生物学家。1942年6月生于美国。1969年获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博士学位。1995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2001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当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 迈克·沃特曼是计算生物学奠基人之一,他致力于将数学、统计、计算机科学应用于分子生物学问题中,开辟了多个重要研究方向。他与Smith发展的Smith-Waterman算法奠定了生物信息学算法的基础,他与Lander发展的生物序列映射数学模型成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重要理论基石,他与Pevzner发展的欧...
, 英国籍,天体物理学家。1951年出生。1977年获剑桥大学博士。西蒙•怀特教授是利用数值模拟探索宇宙结构演化的先驱,对理解星系形成中的物理过程有很大的贡献。他引领建立了现在被认为是宇宙结构演化的标准模型,特别是证实了冷暗物质在驱动宇宙演化中扮演着主导角色。在过去十年里,他带领的团队一直保持并更新宇宙结构形成最大数值模拟的记录,并由此精细刻画了星系和暗物质晕的内部结构。西蒙•怀特首次提出了目前基于星系形成等级成团的星系形成理论,并在发展探索星系形成过程半解析的唯像模型中扮演了领导角色。 在...
, 男,美国国籍,癌症生物学家。1955年5月出生于新疆。1986年获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学位。现任杜克大学Donald and Elizabeth Cooke终身讲席教授。他在细胞信号转导、DNA损伤与修复、肿瘤微环境等多个癌症相关的领域均有重要发现。他首先克隆了在癌症发生和生物发育过程中都具有重要作用的TGF-βIII型和II型受体,两篇论文分别发表在《Cell》杂志上,是TGF-β研究领域极为重要的发现,对TGF-β后来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对TGF-β及其介导的下游信号通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
, , ...
, 弗朗克•维尔切克(Frank Wilczek),美国国籍,理论物理学家。1951年5月出生于美国纽约。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9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3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00年当选为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2007年当选为波兰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2017年当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维尔切克教授在凝聚态物理、天体物理和粒子物理等多个研究领域均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73年,他与David Gross...
, 伊塔玛尔•威尔纳(Itamar Willner),以色列国籍,1947年1月出生于罗马尼亚。1978年获得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博士学位。现任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教授。2002年当选为以色列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2004年当选为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2009年当选为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威尔纳教授是生物大分子及纳米功能自组装研究领域国际著名学者。他运用DNA、蛋白等生物大分子,结合金属纳米颗粒,创新构建了一系列生物/纳米功能自组装体系,...
, 流体力学家。美国国籍。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教授。生于中国常州。194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系。1948年获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硕士学位,1952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他是美国工程院院士、台湾“中研院”院士。 吴耀祖教授长期从事流体力学的教学和研究。解决了有限翼展水翼的绕流问题,创建了含自由流线的空泡流理论,从而推动了水翼的应用。发展了低雷诺数流体力学的理论,对于Oseen流和Stokes流建立了系统的奇点解,开创了解决微生物浮游问题的新方法。此外,在船舶水动力学和海岸水动力学方面也有颇多建树。...
, 实验岩石学家。美国国籍。生于英国。1952年获英国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地质学与物理学学士学位,1958年获该校地质学博士学位。1965-1982年任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1983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地质与行星科学系教授。1995-1999年任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联合会主席。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81),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84),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1989)。 威利教授长期从事高温高压下人工合成系统与自然界岩石系统的实验研究,有机地把实验岩石学与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结合起来,探讨板块构造与岩浆...
, 男,美国国籍,生物物理化学家。1962年6月出生于北京,1990年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获得博士学位,现任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系 Mallinckrodt终身讲席教授,兼任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BIOPIC)主任,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ICG)主任。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院院士和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谢晓亮是单分子酶学的创始人、单分子生物物理化学的奠基人之一、相干拉曼散射显微成像技术和单细胞基因组学的开拓者。 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谢晓亮的研究涉及三个方向。基...
, 杨培东(Peidong Yang),美国国籍,材料化学、纳光电子学和纳流体学家。1971年出生于江苏苏州市。1993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学士学位,1997年获得哈佛大学化学博士学位。1999年进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任教,成为终身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S. K.和Angela Chan主任教授,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创始院长。2012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16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20年当选为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
, 男,美国国籍,物理学家。1967年11月出生于上海,198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97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国家标准局高级研究员,科罗拉多大学教授,2011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叶军主要从事超冷原子-分子、精密测量、多体量子物理、激光技术等领域研究。主要成就如下:1.基于在超冷原子、相位稳定激光等领域的突破,发展了世界上最精确的原子钟,做出了许多世界首创的研究工作。首次提出中性原子态-不敏感光阱的方法,使原子的内部和外部自由度精确分离,为实现...
, 数学家。美国国籍。生于中国广东省汕头市。1966-1969在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就读。1971年获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博士学位。1974-1987年任美国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圣地亚哥加州大学数学教授。1987年至今任哈佛大学数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3),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曾获菲尔兹奖(1982)、克雷福德数学奖(1994),美国国家科学奖(1995)等。 丘成桐教授解决了Calabi猜想,与R.Schoen合作解决了正质量猜想(或称Einstein猜想),...
, 安东·塞林格(Anton Zeilinger)男,奥地利籍,物理学家。1945年5月出生于奥地利。1971年获维也纳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奥地利科学院院长。1998年当选为奥地利科学院院士;2009年当选为法兰西科学院外籍院士;2011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2012年当选为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2014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安东?塞林格长期从事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研究,是国际上量子物理基础检验和量子信息领域的先驱和重要开拓者。他在理论和实验上对量子物理基础检验做出了开创性的...
, 日列布佐夫(Gelii A. Zherebtcov),俄罗斯国籍,空间物理学家。1938年9月出生于俄罗斯。现任俄罗斯科学院顾问,1992—2012年曾任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日地物理研究所(ISTP)所长。1997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日列布佐夫教授在发表论文250余篇。在大气电离层研究方面,他领导建立了俄罗斯非相干散射雷达观测系统,并在地球极地-高纬-中纬度地区布设测高仪系统,开展电离层物理过程、电离层-磁层相互作用,以及电离层电子...
, 杰曼诺夫(Efim Zelmanov),美国国籍,数学家。1955年9月出生于俄罗斯。1980年获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副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1994年获数学领域最高奖——菲尔兹奖,2001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杰曼诺夫的研究领域主要是代数学,早期研究约当(Jordan)代数。杰曼诺夫发展了约当代数的结构理论,成功把有限维约当代数的理论推广到无限维,完整解决了1938年约当、冯-诺伊曼和维纳提出的深刻问题。杰曼诺夫的...
, 美国国籍,生物物理学家。1972年1月生于中国江苏。1991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学位,1996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2012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13年当选为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庄小威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生物物理学。她在高分辨率光学成像、单分子荧光共振转移等光子学方法及其应用方面的开拓性贡献,极大地推动了生物医学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她发表的论文他引超过12600次,最高单篇他引超过2000次。 由阿贝确立的数百纳米空间分辨率的光学衍射极限制约...
, 美国国籍,光电学家。1963年12月生于中国南京市。1996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201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12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张翔是光电信息材料和器件专家,是信息超构材料和表面等离激元光子学方向的开拓者之一。代表性工作有:自然界中材料的光学折射率都是正的,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寻找负折射率材料但都失败了,张翔设计了银铝氧化物亚波长结构,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制备出具有光学负折射系数的三维材料,结束了有关负折射材料是否可能实现的争论(2008);将光的负折...
, 比·蒂奥莱教授生于1934年,是国际著名的科学家,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委员,专长于乙肝病毒分子生物学。是法国科学院院士,法国医学科学院院士。 1968年获巴黎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他在国际上第一个将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基因组全克隆成功,并第一个报告了其全顺序。表面抗原、核心抗原等HBV基因的全顺序和基因组的组织结构的阐明,将乙肝病毒的研究推进到分子水平的新阶段。这项成就获得国际上的广泛承认和引用。他在基因工程疫苗和乙肝与肝癌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先后受邀为《Nature》、《S...
, 哈萨克斯坦国籍,电化学家。1941年12月生于前苏联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阿雷斯市。1981年获得博士学位。现任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国家科学院院长(2003年至今)。1994年当选为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穆拉特·茹林诺夫的研究领域为电化学。他通过研究不同来源的有机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质,开发了一系列电化学药物合成方法,并基于天然化合物以电化学方法合成了具有药理活性的物质,结合量子化学计算等,优化电离电解过程,计算药理,解决许多重要理论和技术问题。他首次利用现代电流电压、光谱及量子化学阐述了均一电化学...
, 工程和技术学领域的成就 在半导体设备,尤其是半导体接触,微波器件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技术的研发中,施博士的贡献具有奠基性和开创性的意义。尤其是他参与研发的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NVSM),影响深远,随之诞生了包括闪速储存器和电可擦只读储存器(EEPROM)在内的大量储存设备。NVSM的问世,促成了功能更为强大的信息储存技术的发展,它们应用广泛,人类受益无穷。基于NVSM的系统提供了更便捷的沟通(如:移动电话),更方便的信息接收(便携式笔记本电脑和个人数字助理),互动性更...
, 弗·尼·巴丘卡耶夫(V. N. Pochukaev)(1938-- ),是俄罗斯齐奥科夫斯基宇航科学院院士,国际信息科学院院士。 巴丘卡耶夫教授1972年获技术科学博士学位。 巴丘卡耶夫教授是国际知名的航天动力学和控制方面的专家。一直在俄罗斯中央机械设计研究院工作,目前主要负责“和平”、“联盟”、“进步”空间联合体飞行的弹道保障。 1986年获得“动力学、弹道学和运动控制”专业教授称号。1980年获得国家奖章。 1998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 弗·尼·巴丘卡耶夫(V.N.Po...
, 萨马桑达兰,世界级科学家,我院外籍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萨马桑达兰教授从美国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他是当今世界在表面化学研究及其应用领域诸如矿物加工等方面声誉最高,影响最广泛,成果最突出的权威。 他所获得的荣誉和奖赏不胜枚举,如印度科学院院士和苏联科学院院士;Antoine M. Gaudin 奖; Robert H. Richards 奖;Arthur F. Taggart 优秀论文奖;最卓越工程成果奖;与五位美国前总统获得一样的"Ell...
, 威廉·杰兰特·普赖斯教授是皇家工程院(FREng)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FRS),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普赖斯教授曾担任英国造船协会主席,目前担任副主席一职。 迄今,普赖斯教授在国际期刊和会议论文集上发表了400多篇研究论文。其研究涵盖了诸多领域,包括船舶海上航行行为,船舶动力学,流体力学,数学,理论与应用力学,结构力学和动力学,振动理论,海洋学,流体结构相互作用,以及船舶水弹性。普赖斯教授与他的同事皇家工程院与英国皇家学会的院士的瑞得·毕夏普(R E D Bishop)教授合作,共同撰...
, 邓文中教授生于1938年,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1965年毕业于德国达姆城工科大学,获工程博士学位 邓文中教授是著名的桥梁专家,他领导设计及参与设计、施工的大桥有百余座,遍布世界,其中6座曾创世界纪录。他主持设计的旧金山新海湾大桥是世界最大“自锚式”悬索桥,也是设计难度最大的桥。邓教授发表的研究论文百余篇,是桥梁界广泛阅读的文献。他发展的“吊索挂篮”和引用的“美式吊机”已被世界桥梁工程广为采用。他担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兼职教授,是哥大土木系获“兼职教授奖”的第二人。 他以卓越的成就获得了许多...
, 雅克·刚教授生于1927年,是法国科学院通讯院士、法国医学科学院院士、法国技术科学院院士。 195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 雅克·刚教授至今已发表论文950余篇,出版了8本血液学专著。其主要贡献:l、在国际上阐明了血小板功能缺陷性疾病。1972年提出了血小板无力症的分类。2、在国际上首次阐述了人类血小板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发现了整合素类蛋白。3、在国际上首次阐述了类似血小板聚集和粘附的自身抗体,首次将单克隆抗体(AN51)用于识别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的杂合子和纯合子。4、在国际上首先报道了1例新的严重家...
, 伯纳德·罗依兹曼博士是芝加哥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院微生物学、分子遗传学与细胞生物学系病毒学方面约瑟夫雷根斯坦杰出贡献教授。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和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微生物研究院院士、美国科学促进会院士。同时,担任匈牙利科学院荣誉院士和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现任职于多家国家级顾问委员会,包括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重组咨询委员会(RAC),东北部与五大湖区精英中心等。 罗依兹曼是疱疹病毒方面的国际权威。其主要科学贡献集中在基因组结构,单纯性疱疹病毒编码的基因鉴定以及这些基因的...
, 弗斯贝格教授生于1943年,连续5届当选国际矿物加工科学委员会主席和执委会主席,这是该领域最具权威的学术职务,是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1973年获博士学位。 弗斯贝格教授作为国际著名矿物加工、冶金、环保技术专家,研究成果主要有:1、铁矿石的脱磷研究,采用先进技术,解决了瑞典铁矿利用问题并发展了选矿技术。2、复杂多金属矿的有效分离技术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果。3、废矿和粉碎工程研究,是国际上率先研究高压粉碎和超细粉碎设备和技术的学者之一,有多方面创新性贡献,多...
, 何毓琦,控制论专家。美国国籍。生于中国上海。1969年至今,任美国哈佛大学工程、应用数学讲座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1988)。 1953年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1955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61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何毓琦教授长期从事系统控制科学及工程应用研究,在最优控制、微分对策、团队论、离散事件动态系统和智能系统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是动态系统现代控制理论的创导者之一。开创了微分对策的研究方向。在模式识别领域提出了Ho-Kashyap规则等。与合作者共同开辟了“Nonzero...
, 何大一博士是美国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的创立者,科学理事及首席执行官。该中心是世界著名的生物医学研究所;同时,他是洛克菲勒大学的艾琳戴蒙德教授(Irene Diamond Professor)。 何大一博士分别从加州理工大学(1974年)和哈佛医学院(1978年)获得学位。其后,他分别在雪松西奈医学中心/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1978年至1982年)与麻省总医院/哈佛大学医学院(1982年至1985年)接受内科医学与传染病的临床训练。 26年来,何大一博士一直走在艾滋病研究的最前沿...
, 亚历克·布鲁斯教授生于1938年,自2001年起任英国皇家工程院院长。被选为澳大利亚技术科学院和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哲学学会会员。 布鲁斯教授在60年代初研制出当时世界上最早的纳米结构(50纳米宽的gold-palladium wires),从60年代起领导科研小组从事将electron and photon optics技术运用到数据应用和存储上。1980年,负责IBM大型计算机主机高速电子运算的研发工作。 由于他在科研和教育工作方面所做出的贡献,1998年被英国王室授予贵族爵位;2...
, 藤岛昭教授,1942年生于日本东京,致力于研究半导体电化学。2009年,藤岛昭教授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不久前,他接受一项新的职位,担任东京理科大学校长。 1971年获得日本东京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博士学位。 在东京大学,他发现水可以通过光电化学方式,经TiO2电极照射分解为氢气和氧气。他在神奈川大学任教四年,后到东京大学任教,并于1986年取得教授职称;其研究领域也扩展到更大的范围,包括光与无机材料及有机材料的相互关系。他于1990年开始研究基于二氧化钛的光催化自洁涂料。他认识到太阳光中少量的紫外...
, 刘锦川,美国籍,1937年10月出生,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橡树岭国家研究院资深院士、金属与陶瓷部合金行为与设计组组长。 刘锦川博士主要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先进金属材料的研究工作,在金属间化合物、贵金属合金设计和大块金属玻璃材料等领域均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是国际材料界具有重要影响的杰出科学家。他共发表学术论文344 篇, 编辑国际学术刊物20本, 主编国际科学期刊4本,获得美国专利25项。 他获得2001年美国冶金材料期刊金质奖章、1998年布朗大学杰出校...
, 大村智教授生于1935年,先后被评定为日本学士院院士、美国以及法国科学院的院士。 大村智教授建立起了许多筛选天然活性物质的原创性方法,发现了超过130种结构类型、330种新的活性化合物。其中,avermectin等16种化合物已经作为人类的治疗药物、兽药或者农用化学药物在全球得到了广泛使用,创造了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Ivermectin自1983年作为在全球兽药中最畅销的药物一直保持至今,1988年起在WHO的指导下,用以彻底防治盘尾丝虫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03年,先后将56.4 mi...
, 威廉·沃尔夫教授生于1939年,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是5个专业学会会员(ACM, IEEE, AAAS, IEC, AWIS)。 他是计算机和信息科学研究的带头人,致力于高性能计算、主动通信、程序语言、编译系统、操作系统及计算机架构的研发。威廉·沃尔夫教授发表了一百多篇论文和技术报告,论著3本。持有两项美国专利,辅导了25名计算机专业博士生。 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沃尔夫教授曾任美国国家工程院院长。他曾任美国科学基金主任助理,弗吉尼亚大学、卡内基梅隆大...
, 尤里·古里亚耶夫教授生于1935年,是固态物理学、信息、电子和无线电物理学领域的专家。 他是声电子学、自旋波电子学、声子光学和生物医学电子学的开拓者之一,在基础研究方面有原创性贡献,如发现“古里亚耶-布鲁斯坦波”,在仪器制造等应用领域有创新,近年来又将其研究成果应用于微-纳电子学,研制出新的工艺。出版著作4部,论文400多篇,获60多项专利。 他的成果曾获苏、俄和欧洲物理学会多项奖励。 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 尤里·古里亚耶夫教授生于1935年,是固态物理学、信息、电子...
, 郭位,香港城市大学校长及校杰出教授,目前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 主编。郭教授于2000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后又获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及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他同时也是国际品管学管学院(IAQ)院士,国际工业工程学(IIE)会员、美国品管学会(ASQ)会员、运筹学和管理学研究协会(INFORMS)、美国标准协会(ASA)及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学会(IEEE)院士。 1980年从堪萨斯州立大学取得工程学博士学位,1972年从台湾国立清华大学获得核子工程...
, 黄锷教授生于1937年,200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黄锷教授于1967年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流体力学和数学系的博士学位。 黄锷博士的主要贡献是他所发明的希尔伯特-黄变换(Hilbert-Huang Transform) 是“NASA 历史上在应用数学方面最重要的发现之一”;黄锷教授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因为他“在分析非线性随机信号方面的杰出贡献以及在工程,生物和其他学科中广泛的数学应用”。他获得“美国服务贡献奖”的主要贡献是他“在检测和完善NASA 航天飞机,防震建筑,桥梁,潜艇,医药...
, 英国牛津大学神经科学教授,牛津莫德林学院院士。同时,也在英国华威大学,新加坡的杜克-新加坡大学医学研究院担任教授职位,是位于新加坡的神经学研究合伙公司主席,也是阿布达比酋长国技术发展委员会科学与技术顾问。是英国皇家学会(英国科学院)院士,医学科学研究院与欧洲科学院院士。是生物学会,英国科学进步协会,英国皇家内科医师学会,生理学学会,和英国药理学会荣誉院士或院士。此外,当选为荷兰皇家艺术和科学院,印度神经科学学院和印度国家科学学院外籍院士。 1962至1965年,曾在英国剑桥学习医学;1965年至...
, 奥德马格努斯·福尔廷森教授,1944年出生于挪威斯塔万格。目前,弗尔蒂森担任伦敦大学学院的客座教授。福尔廷森担任国际船模试验水池会议五个委员会及国际船舶结构委员会下三个委员会的成员或主席。福尔廷森是诸多国际会议的创办人,包括快速海运国际会议(FAST),并担任某些国际会议的组委会主席。福尔廷森当选为挪威技术科学学院,挪威科学与文学院,挪威皇家科学与文学协会院士,同时是美国国家工程院以及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1968年,获得挪威卑尔根大学应用数学理学硕士学位;1971年,获得密歇根大学造船及海洋工...
, 杨教授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和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航空航天研究院院士,美国工程教育协会院士,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院士。目前任美国大学协会主席以及太平洋周边大学协会副主席。同时,供职于美国国家科学奖校长委员会,千年科技奖国际遴选委员会以及美国科维理基金会的董事会。他是30米望远镜项目董事长,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正成为该项目成员之一。同时,担任新加坡教育部国际学术顾问小组成员。1996年以来,担任何梁何利奖最终遴选委员会委员。 他在康奈尔大学获得结构工程博士学位。 杨博士专门研究航天结构、结构动力...
, 范良士现为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化学及分子生物工程学系杰出大学讲座教授及C. John Easton工程讲座教授。他是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院士、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院士、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墨西哥科学院外籍院士以及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范教授1970年获得国立台湾大学理学士学位;1973年与1975年从西弗吉尼亚大学分别获得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及博士学位。此外,他还于1978年获得堪萨斯州立大学统计学硕士学位。 范教授的研究破解了构成CaO与SO2反应基础的离子扩散机制,这...
, 罗杰·瑞迪博士是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机器人专业的Mozah Bint Nasser讲座教授。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美国声学会院士,美国人工智能协会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以及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 1958年,瑞迪博士从印度马德拉斯大学的Guindy工程学院获得学士学位;1960年,从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大学获得工程硕士学位;1966年,从斯坦福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瑞迪博士的研究兴趣包括人机交互研究与人工智能。目前的研究兴趣包括百万册书数字图书馆项目,光纤...
, 爱德华·F·克劳利,男,出生于1954年9月,麻省理工学院福特教授,航空航天与工程系统教授,美国宇航局探索技术发展计划审查委员会联席主席,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克劳利教授曾在美国航空航天学会期刊、美国机械工程协会期刊、复合材料杂志和宇航学报上发表大量期刊论文。作为主动结构控制领域的早期参与者之一,他发表的部分期刊论文被数次引用。此外,他还与人合著了该领域的两本专著。 克劳利教授在这一领域的贡献为他赢得了航空航天学会结构、结构动力学和材料学奖、美国机械工程协会自适应性结构奖章。并曾荣获旨在表彰工...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
江苏鸿声无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http://www.jshswx.com/
专家授课、名人演讲、名人邀请讲课
名人演讲
名人背书
名人邀请
名人邀约
专家演讲
专家背书
专家邀请
专家邀约
授课邀请
邀请邀约
宣传图片
邀请讲课
联系我们
公司简介
主营业务
行业动态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演讲公司技术支持